AlacookTony AlacookTony
关注数: 14 粉丝数: 105 发帖数: 2,629 关注贴吧数: 68
自动化交易时代,手动交易者的囚徒困境 先说结论:幻想用小止损大盈利,还想进场不久就有浮盈的机会的想法去学知秋交易。只能说现在已经是缘木求鱼,反而狄花配上适当的参数改进,是非常实用的思路。 以下这篇文章是我给了AI思路,他写了,我修改的。 随着自动化程序交易(量化策略、高频交易等)的兴起,现代金融市场已不再是几十年前那个由人工主导的“情绪舞台”。对于习惯手动交易的老派交易者来说,K线图上的走势和趋势特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屡试不爽的顺势追突破,k线信号策略,回调结束进场等,如今却成了亏损的陷阱。以下是我的感受,关于自动化交易时代手动交易者的困境,以及可能的应对之道。 一、从顺风车到反向陷阱:K线形态的变迁 在人工交易时代,大阳线和大阴线是K线图上的常客。大K,中K,小K线之间泾渭分明,这些大幅波动的K线往往出现在震荡区间突破时,带着明确的方向性信号。追击一根突破震荡的大阳线,下一根K线大概率会顺势上涨,带来可观的利润。胜率高、盈亏比优、顺势风险小,这种“无脑追单”的策略几乎是手动交易者的金科玉律。比如,某股票日K线突破区间上沿2个点后,下一根K线涨个3,5个点概率很大,追单者轻松获利,踏空则被视为“犯错”。 然而,自动化交易时代彻底颠覆了这一逻辑。大阳线和大阴线变得稀有,即使出现,也往往是顶底的陷阱信号。你会发现在自动化交易发达的市场,大多数k线的大小都差不多,基本99都是中小K线,或者有明显的时段性,例如每天都是那个时间k线节奏差不多,然后下一个时间段又是另一个节奏,一幅图上,一根突破震荡区间的大阳线(如冰糖橙从3.5万涨到4万),收盘时可能是顶部的长上影线,或者收盘于最高价的满实体阳线,下一根K线开盘即反向下跌,引出一段20根K线以上的反趋势。追击者不仅赚不到利润,反而被套在最差的位置——“顺势顺到顶底”成了常态。相反,大阳线收盘做空、大阴线收盘做多,竟成了高胜率和高盈亏比的玩法。例如,冰糖橙日K涨到4万收大阳,跌下一根K跌回3.95万,反手做空者赚得盆满钵满,而追多者却欲哭无泪。而回调交易,也充满了诸多陷阱,回调的幅度,时间,回调结束前的最后一根k线,往往和反转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明明是反转信号,下一根K线却立刻收回,回调变成阴跌然后反转的情况也更加常见,这种是在手动交易市场为主的时代很少出现的情况。 二、趋势节奏的慢与乱:追突破的失效 人工交易市场的趋势有“火车”的特性——启动慢但持续长。一旦突破确认(如多根K线连阳),趋势惯性强,顺势追单能吃到大段利润。K线图上的走势平滑,震荡转趋势的“互换之点”清晰可见,交易者可以放心追击。而自动化市场的趋势更像“闪电”——启动快,结束更快,且中间充满噪音。程序化交易的高频套利和清算机制,让K线走势变得短促而断续。突破3.5万的大阳线,可能在1小时内反转到3.8万,追击者还没反应过来,就已被市场甩下车。 更糟糕的是,趋势节奏变慢且混乱。大阳线后,下一根K线往往不是顺势延续,而是反向清算,后面可能是20根K线的震荡或反趋势。手动交易者若沿用老经验追突破,要么被假信号套牢,要么在震荡中耗尽耐心,最终一无所获。正如一位交易者感慨:“想在自动化时代赚钱,要么跑得快,小盈利就收;要么拿得死,扛到几百根K线的目标。中间追突破,获利难如登天。” 三、小止损大盈亏比的幻梦:现实的残酷 在人工交易时代,小止损博大盈亏比是手动交易者的“圣杯”。用50点的止损,博500点的利润,这种机会并不罕见。只要耐心等待,大小周期均能时不时的出现,趋势启动后连贯,顺势下一两根K线就能获利,踏空或早平都让人懊悔不已。然而,自动化时代让这个梦想破灭。假突破频发(如单根大阳无确认即反转),小止损被程序扫得干干净净,趋势启动后又迅速夭折,利润窗口转瞬即逝。一位交易者坦言:“小止损大盈亏比的信号,即使在4H级别的图表上,一年可能只有最多一两次,平时根本没有。” 现实的选择变成了盈亏比1:1到1:5,甚至需要搭配大止损。短线抓50点利润,止损50点,盈亏比1:1;或者扛20根K线的震荡和反向,设500点止损,博1000点利润,盈亏比1:2。追击顺势的时代已逝,手动交易者若还抱着“50点博500点”的幻想,只会被市场无情教育。踏空不再是“错”,追假信号才是真亏。 自动化交易时代的K线图,像程序刻刀雕出的“心电图”——尖锐、快速、杂乱,与人工时代的“手工画笔”截然不同。手动交易者面临的困境是:老经验失效,新规则难适应。追突破的惯性让他们在踏空时急躁,在被套时不甘,双重折磨下心态崩溃。然而,困境中也有出路: 策略调整:放弃k线信号的系统,采用点位逻辑以及宽止损的系统,在一些很高概率的支撑阻力直接挂单,博取1-5根K线的利润,或者趋势出现两段式行情,在末端直接逆势操作 心态重塑:踏空不是错,追假信号才亏。接受“钱赚不完,保本是赢”的现实,放下“小止损大盈亏比”的执念。 K线启发:大阳大阴是程序的“清算烟花”,下一根K反向是常态,等确认再进,或反手操作,心平气和。 四、趋势的中段反转越发常见 一个更显著的现象是,单边趋势贯穿整个交易日的概率大大减少。**具体来说,在自动化交易主导的市场中,一个交易日从开盘到收盘保持单一方向的大单边走势几乎成了稀罕事。更多时候,趋势会在交易日的中段时段(如午后或下午早些时候)开始反转,到收盘时完全抹平甚至逆转前半段的幅度。例如,冰糖橙某日8点开盘从3.5万稳步上涨,下午5点达到3.8万的高点,看似要形成全天单边上涨,但到了下午8点,价格开始回落,伴随一系列阴线和长上影线的出现,到第二天8点收盘时不仅抹去了3.5万到3.8万的涨幅,甚至跌至3.45万。这种‘前涨后跌’或‘前跌后涨’的日内反转模式,很大程度上是程序化交易的结果——算法在日内高点或低点扫荡止损单后反手建仓,吸引追单者入场,随后清算获利,导致K线图上呈现出‘中段反转、收盘逆转’的典型特征。这种现象甚至贯穿每一根K线,一个开盘后持续上涨或下跌的大阳线,大阴线,往往在它的收线时间还有一半的时候达到极点,后半段时间的Tick都在往回收这根线,而非继续实体方向。 五、结语 自动化交易时代,手动交易者不再能靠追击大阳大阴坐顺风车。K线图上的每一次突破,都可能是程序设下的陷阱;每一次回调,都可能和反转无法区分。想要做高盈亏比,胜率5成左右的交易都已经越来越稀有,手动交易者必须彻底转变理念,才有存活的可能。
交易为什么难?为什么看似容易却困难重重? 交易是主观的东西,根本没有客观意义上的对与错,你需要自己负责,自己定义各种概念,参数,不要找任何所谓客观对错,都是主观定义,只要主观信心构建的交易哲学让内心足够强大,再加上是个正期望的系统,什么烂大街的技术都能挣钱。你同样的方法挣钱,就会同样方法在市场没有肯定你的时候亏钱,这就是盈亏同源,但只要期望正的,加上一定资金管理,就不用怕。 什么是交易哲学?按照维基百科的定义,哲学是研究普遍的、基本问题的学科,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心灵、语言、人生、道德等领域[1][2]。哲学与其他学科不同之处在於哲学有独特之思考方式,例如批判的方式、通常是系统化的方法,并以理性论证为基础。而交易哲学以此类推,就是先有一个对你来说,市场的基本认知,例如,市场可不可以预测?有没有客观意义上准确的信号?如何才能盈利?如何才能少亏?如何看待浮盈?如何看待浮亏?如何看待回撤?什么行情我擅长和不擅长?等等 没人能知道明天未来怎么走,也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能知道明天未来怎么走,也没有任何一个历史信号哪怕验证了一万遍,在一万零一次出现的事后能够保证自己出现一定这么走,交易无法追寻确定性,只能在不确定性中盲人摸象。 去年我决定放弃以及忘掉禅婕的这一套东西,广读西方的有关交易的书籍,广看成功交易者的自媒体视频,比如我重点看了最近几年很多好评的阿尔布鲁克斯,现在我基本上否定了这个东西对我有多少学习价值,当然有些东西他说了,你知道是好的,他不能帮你多挣钱或快点挣钱,但能够帮助你少亏钱,为你的交易哲学上贡献几块砖瓦当饰品,就足够了。因为它的东西其实你看来看去,本质上,也是它主观定义了一些规则,没人规定出现这种情况一定就必须涨,必须跌,因为它把它这套东西已经定义成了主观的交易哲学,完全不用思考就去做的东西,而外人学都是学的皮毛,根本学不到主观的交易哲学层次,交易哲学的构建只能靠自己。没有哲学,靠规则强压,内心是一定不服气的,只要内心不接受,迟早要出事,因为你是人不是机器,早晚有心理防线脆弱的时候还赶上行情让你踩大雷。 阿尔布鲁克斯跟利弗莫尔的交易手法完全相反,他否认重仓追强趋势,更关注平稳的中小波动,而利弗莫尔正相反,两人都能挣钱,方法相反,谁对谁错吗,都对,但是你去学,两头不讨好,因为你只学了皮毛,根本没有把它们的交易哲学刻到脑袋里。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这本书我看了不下十遍,每次看都能有不同感悟,或者加深对某一方面感悟,例如利弗莫尔的第三次破产的翻身仗,10几倍杠杆追伯利恒钢铁的例子,在之前看,你会觉得不可理解,为什么50块涨起来,他要看着到了98才去追涨,明明之前已经有不错的上涨趋势了,逢低进多不香吗?追涨还不算,当天突破100收盘114,又把仓位加了个倍,第二天145平仓,现在我能领会到了,因为强度起来了,在他的交易哲学里,趋势强度是第一位,为了强度我可以等待它走强舍弃很多点数。而阿尔布鲁克斯肯定不会这么干,他觉得捕捉好价格是第一位的,好价格有了,心里不恐高。但是你好价格,强度弱,你敢10几倍满仓吗。 利弗莫尔当时用了500股的额度,在价格爆发点,十几倍满仓做多,收盘前又加仓一倍,第二天挣了14万美金,积攒了他第三次破产东山再起的资金,这个例子我越看理解越深刻,因为我之前的交易策略和他相似,问题是控制不住回撤,全是在趋势强度没足够的时候,去用这种方法亏的。他在这次操作以前,为了防止自己控制力不足,每天去股票大厅不带钱,只看报价,一直看了6个星期,一直看到强度起来到他觉得此时的强度,追入最为保险的程度才行。这也就是这么多人学拈天,却没有一个成功的原因,因为在他的交易哲学中,这些东西都是主观定义的参数,这套交易哲学在他的大脑中,只是为了方便大伙理解发明了这么多名词,事后为大家解答事中操作的行情,而事中操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但语言的边界有限,无法说清这些东西,以至于学的人就误以为,是因为出现这个什么信号,导致了行情后边这么走,走上了发现百分百信号的歪路。 既然同样的方法,在一个行情里挣钱,在另外的时候就会亏钱。解决方法:要么你多学几招,应对不同的行情,要么你只专注一招,只找自己符合的,可能很久才出现。 前者难在:多学几招,每招都没学到精髓,每一招对应的交易哲学是不一样的,能融会贯通一种已经很难,更别说完全冲突的几种了,学不精,结果是平庸,不同行情节奏下,自己乱了阵脚,信心垮了,经验也没有有效积累,后者难在:看着大量似是而非的赚钱机会流失,心理毫无杂念,只等自己的,哪怕半个月一个月不出现,看着哪怕波动很大,都照样深刻认识并接受,这些波动与我无关,我要等待。对一般人来说,做到哪个都不容易。 未完待续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