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鸿685º 沂源給力
:加油!
关注数: 61 粉丝数: 199 发帖数: 10,356 关注贴吧数: 12
20年前,沂源县城南麻……转 那时候,县城很小,东到天桥,西至螳螂河,南到玻璃厂,北到鲁山路(那时叫北环路),是人们活动的所有范围。 那时候,没有公园,恋人们没地方去,都只好涌在烈士陵园里,因为只有那里才稍微像个公园的样子,以至于流行一句话:“沂源一大怪,烈士陵园里谈恋爱。”没办法啊,亲! 那时候,螳螂河就只是条野生的河,也会发洪水,也会断流,旱季的时候,几乎看不到水流,裸露的河床成为练车的场地。 那时候,人们没什么太高的追求,到玻璃厂上班,成为年轻人最大的人生愿望。 那时候,没什么像样的商场可逛,菜市场是最热闹的地方,商业街东头的大棚是重要的商业区域,振兴路是唯一可逛的一条街。 那时候,“天桥”是最大的桥,“转盘路”是最繁华的路,于是,这两个地方成为了南麻标志性建筑。 那时候,去一趟张店就像打一场仗,因为要翻越沂源的天堑——松仙岭,那条上世纪50年代修的简易公路成为唯一进出沂源的通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一到冬季,大雪封路,坐车过松仙岭就成为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战战兢兢,真履薄冰,那有名的“之”字路让众多司机望而却步。松仙岭就像一道鬼门关,横亘在沂源人的心头,令人谈之色变。 但是….. 那时候的沂源人很淡定,在振兴路两边有许多书摊,也没什么人来驱赶走,书摊边常常围着不少人在翻看着,静静的,与世无争的样子。 那时候,在振兴路上有一座文化宫,文化宫前面有一架真飞机,是人们合影留念的好地方,如今,这架飞机挪到了胜利山上,早已锈迹斑斑,破损不堪了。 那时候,小小的县城就有两家电影院正常营业——东方红电影院和沂源影剧院,每天都会放映几部电影,电影院里还常常人流不断。 那时候,没有节节攀升让人胆战心惊的房价,当然人们还是买不起房子,但少了许多担心,添了许多希望,少了许多攀比,多了几分自然。 而现在,路宽了,楼高了,车多了,但是,路更堵了,房价更高了,人心更迷茫了……
首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