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捡漏 ylnh009
关注数: 210 粉丝数: 406 发帖数: 2,616 关注贴吧数: 57
这些年下肚的酒菜之八:四特与李渡 喝江西名酒四特与李渡,纯粹是因为我的一位忘年之交老吴,老吴比我大24岁,因为工作原因,六年前,我们一起喝酒,就是喝四特十五年。他觉得我沉稳,喝酒一杯接一杯,为人豪爽,所以经常喊我。我第一次喝四特十五年,确实没喝出什么香型,喝起来既像清香又像酱香,又有浓香米香的甘甜,后来喝了几次,我也有点心得来判断四特,闻起来和入口有蜜甜感,这有别于浓香酒,中段有力似清香,回味悠长又似酱香。我觉得四特光凭大米这一种原料,能酿出如此口感丰富的酒,确实是有水平。 后来,因为经常请老吴的朋友,是江西人,所以后来又经常喝李渡,喝过很多次元窖香,金色玻璃瓶的,我觉得这个元窖香,第一感觉就是优雅,像四特十五年,又比四特十五年更淡雅和幽香,浓郁度可能比四特十五年弱一点,但是特有的香气,也许就是元窖香吧,我觉得偏米香和蜜甜感重一些。 老吴是我的良师益友,经常和我切磋喝酒的心得,他有什么好酒都喊我喝,喊我品鉴。有一年,我们一起去北京,我说去买二锅头喝,结果没注意看,买了个牛栏山的浓香酒回来,老吴喝了一口说,这是二锅头的味道?我觉得满脸通红,酒都选错了,但是老吴没怪我。 老吴还经常说,我是他叔。经常告诉我人生的道理,一定要行大道,为人正直,不要搞歪门邪道。现在他客居惠州,偶尔回来,今天他回来了,我有大半年没见过他了,今晚又喝了李渡。为此,我还作诗一首,我说明天我要去西安了。 《赴长安前陪故友》 为醉惠州客, 重开李渡坛。 冷风吹酒醒, 一梦到长安。 客居惠州的故友返回,陪他重开李渡酒,喝了半斤,回来就睡了,空调冷风吹酒醒,好像梦里到了长安,原来是今日要赴长安。
那些年下肚的酒菜之七:酒鬼红坛十五年 自从上次写父亲的文章发给各位亲朋,特别是父亲的旧部故友之后,得到了当年老王书记的热烈反馈,你父亲是我的好兄弟,说几年没见我了,他招来旧部,一定要和我喝一次酒。于是,我拿出放了13年的2011年酒鬼红坛三瓶,同几位刚退休的父亲旧友一起叙旧。放了十多年的红坛,非常柔和,又有馥郁酒香,悠长沉郁,就像十多年前和父亲一样。 老王书记一见我说:“哎呀,娃娃,好久没见你了!你父亲是个好人,虽然和我只有两年搭档,后来因为性格耿直,我虽然推荐他接任我的书记,但是又等了两年才接到,但是他没有丝毫怪我,还和我称兄道弟,他在名利面前是受得起考验的,这样的人极少。”“你父亲是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他的战友很多都战死沙场,所以他对名利看得很淡,他的连长在刚出国门就被越南地雷炸死了,当兵不容易啊”。 另外一位父亲的旧友,和我父亲一起长大,也是他的同学,还担任过我们县的交通局长。他和我说,我当交通局长时,县领导说,你怎么能只给你家修路呢?我说,这不是我家,这只是我的家乡。这里解放后就没通过公路,这难道不是我们这些共产党人的耻辱吗?后来,另外一位领导打圆场,说,一个交通局长,如果连自己家乡路都没修通,你还指望他给别人家乡修路?后来,南边一富裕村支书找到他,说我只给北半县修路,不给南半县修路。我说,你们村门口就是高等级公路,高速出口就在不远。北半县连乡政府门口水泥路都没打,你说我应该先修哪里?后来县委书记调走了,找他谈话,他说,你们当领导的方法要改进,难道领导就要靠骂人来确立权威吗?骂完人之后呢? 他们说,1996年,乡镇有4台车,乡财政可以拿20万用于造林。现在呢?财政紧张,亏空严重。我说,你们以前都是改开的闯将,但是是现在的罪人哦。他们听了哈哈大笑。王老书记说,我的经济实践,在经济理论上没有对应的理论。05年担任环城路副指挥长,抵押了某资产,给修路借了七千万。后来纪委双规他,他都是为公,后来放了,他和审问他的纪委的成了好朋友。 时光变迁,时代变了,用人的标准也变了。干将闯将都熄火了,都处分了,剩下的人是谁?
这些年下肚的酒菜之六:郎酒 对于郎酒,我的感情是复杂的。我的一位脾气很大、经常批评我,又爱憎分明、经常喊我喝酒的老兄,当年喊我去喝红花郎十五年,这是我第一次喝郎酒。可惜这位老兄英年早逝,50岁出头就走了,去世的主要原因是酒,酒精依赖症,导致独自在家、癫痫发作,无人看管,咬舌而亡。犹记得,十年前,他第一次带我喝红花郎十五年,那倒入陶瓷杯后,瓷白映衬出微黄的酒色,入口柔顺,持续,回味悠长,鼻腔都是酒香。这位老兄,在我父亲的葬礼上说,看来酒还是要少喝,转头过了几年,他却因酒而亡,令人唏嘘不已。 对于郎酒,我的感情是愉悦的。我第一次去我大舅哥家里,是十一年前的春节,那是我第一次去我老婆家走亲戚,我大舅哥拿出了郎酒1898,当时我还是第一次喝这个酒。酒体也是微黄,一开始喝起来略带涩感,后来越喝越顺,我和大舅哥两人,一人半瓶,尽兴而归。 对于郎酒,我的感情是激动的。我有淘酒捡漏的爱好,经常去贵州大山淘酒,这些年我捡漏最多的就是郎酒。70的山水郎红花郎,至少五六瓶,270的2012的红十五有三瓶,08精品郎,八年陈酿紫砂郎,都是200左右价格。所以,每次在大山深处的小卖部,总能见到这些隐秘在山水之间的老郎酒,就像我多年的故友,等我来。 郎酒是珍贵的,因为从小的春晚,都是郎酒红花郎冠名。今年春节,我开了500捡漏而来的的红运郎,酒体非常柔顺,竟然感受不到烈度,下喉的回香,优雅的淡淡的人参陈曲香涌来,陈味自然,连绵不绝,真的比青花郎好喝多了,没有任何的不适。我认为是比飞天舒适度要高的,但是此酒确实和茅台是两个路数,茅台热烈奔放,热情似火,红运郎如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评价也容易陷入两种极端,我的亲戚喝了第一口,就说此酒还是没有飞天好喝。我则一笑了之,毕竟百人百酱。过年时,我也为红运郎作诗一首: 《甲辰除夕选酒》 又是经年酒海游,年关易过酒关愁。 飞天酒好冷宫住,红运郎前逊一筹。 这一年在酒海驰骋,年关容易过,过年喝什么酒有点发愁了,飞天虽然是好酒,还是让他住在冷宫吧,毕竟在红运郎面前,飞天还是略逊一筹。 还有一次,偶然得了一瓶97年的39度郎酒,兑了三瓶红花郎十年,有效的中和了红十的缺点,减弱的酱漆味,柔和了酒体,酒体微黄,陈味悠长,大家喝得很高兴,很尽兴。我是从2013年贴吧80元一瓶的紫砂郎过来的,郎酒各种酒都试过,一晃十多年了,我怀念当年贴吧捡漏的氛围。 郎酒,就像一位君子,和他在一起,你很舒适,他总会给你带来一种优雅的享受,像多年未见,像老友重逢。
这些年下肚的酒菜之五:鬼酒 《父亲与酒》 前天是父亲的生日,我与几位亲友相聚,他们应该都忘了,我把这个日子放在心底,未曾透露,一人半斤,尽兴而归,亦当纪念。尽管父亲离开我已经六年了,然而,父亲在时,每年的生日都是和他一群曾经乡镇工作过的同事喝酒,印象中喝得最多的就是酒鬼酒,父亲常称之为“鬼酒”。久而久之,每次喝到酒鬼酒,那种馥郁悠长,那种热烈奔放,就像父亲当年酒桌上的神采飞扬。 父亲与酒,可以说是相爱相杀。父亲爱酒,以至于有土匪的外号,他一上桌便有人偷偷离席,怕今晚会醉倒在此。父亲恨酒,他绝没想到,他59岁便驾鹤西去,酒是一大主因,以至于在临终前,劝我少饮酒,他便是前车之鉴。只是,酒的确有遗传,我对酒的兴趣更甚,但是我也向父亲学习,独自一人绝不饮酒。我于是认真总结,为何外公98岁了,还能每顿小酌半两米酒,他的酒龄高达80多年,身体却没有丝毫问题,反倒是适度饮酒成就了他的高寿。我认为是父亲每次喝酒太多伤身导致的,在县乡工作,喝酒就是工作,每次高度酒一斤,米酒三斤,非要醉倒一片才肯罢休,实际上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在外确实是岿然不动,回家就绷不住了,吐得昏天暗地,对身体损害太大,我曾几次见他吐出血,似乎并没听说胃有什么影响,也许他太能扛事了。然后酒的质量太差,一般喝米酒高粱酒包谷酒,虽是纯粮,含杂质多,或者一二十元的酒精酒,对身体损害自然大。 父亲与酒,可以说酒成就了父亲。父亲酒量好,在我们当地是出了名的,而且他做群众工作都是靠酒。他说和村干部打交道,你把酒喝到位了,他们就服你,听你安排。1999年,他在乡镇当书记时,有位村支书的农业税任务一直没有完成,他于是翻山越岭亲自登门,父亲一见面便说,今天来你家做客,村支书笑盈盈的马上从田里捉了只鸭子。村支书说,今天来了贵客,我们用碗喝。于是你敬一碗,我敬一碗,大概我父亲把第五碗喝完后,村支书第五碗接不上了,醉倒在了桌子底下,父亲说,你喝酒也喝不赢,农业税你总要给我完成吧。没过多久,村支书就把农业税都收来了。父亲到当过五年兵,回来当过村支书,又到乡计生办转为干部,1992年被选为副镇长时,人还在外地搞计生交叉检查,不知情就被选上了,回来别人都喊他镇长,他还莫名其妙。1994年又提拔为隔壁乡的乡长,酒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提拔他的镇书记和他成为一辈子的酒友,认为他酒品如人品,喝酒舍死,为人耿直,而且喝酒从不耽误工作,政府没钱发工资时,计生办用麻袋装着罚款送给政府解燃眉之急。 提拔为隔壁乡乡长后,隔壁乡的书记也是好酒之人。两人不仅喝酒称兄道弟,工作也是配合默契。我小时候经常见两人一起喝得伶仃大醉。父亲经常说起,两人斗酒之事,十斤米酒,一人五斤,看到他先喝吐了,心里就舒坦了。后来,他们也成了一辈子的至交,二十多年后,父亲在病床弥留之际,他深夜来访,两人热泪盈眶,也知道这是见老兄弟的最后一面了。之前的镇书记,在父亲去世前三个月,也来家里叙旧,后来出门时,和我说,哎,你父亲的眼神已经没有昔日的光彩了。 父亲与酒,曾经确也有许多光彩照人的瞬间。曾经听说过父亲同事讲的故事,一年夏夜,父亲和同事把全乡的啤酒都喝光了,可能喝了一两百瓶,乡镇只有两三家商店,空瓶堆在墙角,如翡翠峰。后来,我还作诗一首: 《忆父饮酒》 忆父壮年饮似龙,杯杯豪饮莫能从。 兴来买尽袁家酒,瓶倒堆成翡翠峰。 父亲对于我们喝酒的态度,也从来都是鼓励与期许。我记得第一次喝酒,是在16岁,读高一的春节。当时我用家里三钱的陶瓷杯,杯子典雅,写有行楷清香二字,画有一朵小梅花,喝了八杯酒鬼,足足二两多,喝得面红耳赤,却十分开心,想来我也是八杯不醉的善饮之人了。可惜,没多久,春晚节目还没看几个,就睡觉去了。参加工作后,也参加了几次父亲的豪饮局,有一次五个人在我家喝了20斤包谷烧,黄黄的包谷烧,看上去十分诱人,喝醉了却不得了,可以从晚上吐到第二天,以至于打嗝都是包谷烧,从此我再也不敢喝包谷烧,怕闻这个味道。这次提着二十斤酒,来我家喝包谷烧的,也是父亲的好兄弟,在父亲的葬礼上,他迟迟不走,晚餐时,夕阳下,他说了句:“今天,我兄弟走了,我要陪他喝最后一次酒”,确实让人动容。 父亲成也是酒,败也是酒。但是酒何错之有,是喝酒的方法不对,心态不对而已。喝少一点,喝好一点,在人生值得庆贺的时刻,喝一瓶值得纪念的老酒好酒,增添许多人生的回忆,这应该也是一种幸福!我想父亲在天之灵,绝对会赞同,喝少一点,喝好一点,喝高兴一点。
那些年下肚的酒菜之四:汾酒 我对汾酒是有感情的,汾酒是文化酒,真正意义上,我发现酒的好喝,那种舒适和美感,是2012年的冬天在五台山喝汾酒带给我的。那年风雪大作,人冻马乏,我们去五台山旅游,一个小涮羊肉火锅,一瓶普通玻汾,也许是又饿又冷的原因,一杯酒下肚,肚子暖洋洋的,那种回味悠长,特有的清香,对于喝的多了辣酒鬼酒的人而言,简直是享受。后来,我就爱上了汾酒。 汾酒是文化酒。2017年秋天,我去河西走廊,带了一瓶青花二十,在大漠孤烟之下,那种文化氛围。像极了唐史专家赖瑞和90年代初坐着火车游历中国,也是随身带着一瓶汾酒去的河西走廊,在人迹罕至的大西北独饮。 汾酒是情感酒。也是2017年秋天,我还去了一趟山西阳泉,当时喝的黑坛20,42度的,好喝,容易下喉,悠长,不水,不像40度的酒。可惜,当时山西风声鹤唳,陪我们喝酒的某位领导,后来也锒铛入狱了,但是我记得他喝酒时的豪爽。 汾酒是回忆酒。每年冬天,我都要喝一次汾酒,为了纪念,我对酒真正的喜爱,来自于汾酒。我还曾作诗一首。 《冬夜饮汾酒》 五台雪落初相见, 十载寒天几度闻。 正是山中冬月夜, 围炉时候又逢君 。 曾经在五台山雪夜第一次喝汾酒,十年来,天寒时总要喝几次汾酒,如今在山中冬天来了,围炉时候又遇到了汾酒,让人思绪万千。总想起醉人的汾酒,迷人的清香,和冬天,和羊肉火锅是最搭配的。
铜仁山中淘得梵净山酒 今日到湘黔铜仁边界转了一大圈,一路青山绿水,喀斯特地貌显著。在瓦屋侗族乡,发现8瓶梵净山十五年陈酿,盒子挺重的,硬壳纸包装,包装算得好了。老板娘颇有少妇气质,一身运动,正在跳绳,我进去后,停止跳绳,微笑向我走来。我问这个酒多少钱,她说60多,放了十多年了。老板娘问我送亲戚还是自己喝?我说请客喝。我买了两瓶,到车上打开包装盒,香味扑鼻,而且是浓中带酱,车子马上就都是酒香了,用手搓了一点酒,空杯留香的酱香陈香和糟香十分显著。60多绝对物超所值,而且还是贵州驰名商标,应该不会差,日期是2007年的,当年驰名商标不会浪得虚名,而且十五年陈酿,明显是模仿当年红花郎,打开烧酒网,发现老酒交易中习水县温泉酒厂还是有一定的名气,应该是好酒,梵净山酒品牌是铜仁市着力打造的品牌。马上下车,找到老板娘,把其他6瓶拿下,说晚上请客的人多,两瓶不够,于是扫码走人。回来后,慢慢品鉴如下:入口浓头酱尾,典型贵州浓香,比习酒五星好多了,陈味酱尾久久不散,持续一小时,浓中带酱风格,空杯留香与珍藏剑十分类似。然后,在六龙山侗族乡,发现46度天之蓝60一瓶,两瓶也马上拿下走人,天之蓝46度,应该也要300多一瓶了。今天一共花了680元,买了十瓶好酒,不虚此行。
冬夜饮酒北京城 十一月,冷空气南下,南方寒意十足,只有五六度,今天又是小雪,冷风大作,只有蜗居在家里读书写字。每到寒冬,总让人想起北方的冬天,水浒传里面雾气蒙蒙的水泊梁山,北京街头清冷刺脸的风最为难忘。 去年一月,我和同事们去了一趟北京,培训一周。 湘西人好酒是出了名的。以至于我们在路上就谋划着喝酒的事情了,喝了五天的酒,当然都是自费或者朋友宴请。 一、二炮营外把酒言欢 我们的培训地点在北京清河附近,这里也是二炮总部,第一天,朱哥的姐夫请我们喝酒。同行的朱哥是麻阳人,爷爷是锦江酒厂的掌门人,谈起酒和酒厂的历史来,眉飞色舞,头头是道。锦江王酒是当年湖南的老四大名酒,可惜没落了,用他的话说,酒厂改制就像女人改嫁,一次不如一次了。香丰阁是二炮总部附近的一家条件较好的餐馆,朱哥的姐夫邓军官请我们吃饭,心心念念的北京烤鸭,冒着热气上来了。 湘西南有二炮的基地,所以我们这个地方同军官们多有联系,他们小孩上学,结婚介绍对象,多与地方联系,家乡妹夫来了,邓军官十分热情招待了我们,喝了天朝上品酒,第一天让我们感受到了天朝威仪,邓军官说这酒是他部下给的,他也不知道是否好喝,其实喝什么不重要,关键是和谁喝,虽然这酒名不副实,但也不至于太难喝,无非是贴牌茅台集团,入口略辣,高于迎宾低于王子的水平,总体大家都很开心。 二、东北菜配二锅头 第二天傍晚,我和永昌长征两位老兄漫步在北京街头,天色蓝黑,街上难觅路人,我们打算体验下北方***常饮酒生活,于是乎,我们搞了两瓶蓝瓶的红星二锅头,在一个小巷子的东北菜馆的大厅里,锅包肉,老虎菜,小鸡炖蘑菇,猪肉炖酸菜,东北饺子,上齐了后伴着红星二锅头,慢慢感受着北京的寒冷与火热,二锅头特有的清香气息,豌豆香,入口的清冽,回味的略苦,都恰当诠释了北京的味道。 喝完,我们慢悠悠的冒着刺骨北风,回到温暖的宿舍,睡到天明。 三、剑南春里同学情 第三天,我约了三位多年未见的高中同学,准备到一个同学开的快餐店见面。毕业后,就再也没见过了,如今他小有成就,在北京开了几个快餐连锁店。搞了几分店里的牛排,猪头肉,花生米,剑南春,下酒小菜备齐后,大家边喝酒,边回忆过去,聊以前他早恋的事,家里的事,凌冽悠长的剑南春,配得上这些难忘的故事。 四、故人相见品飞天 第四天还没下课,朱哥就和我说,今晚香丰阁一聚,老首长来,我为又能吃上热腾腾的烤鸭激动着,喝什么酒倒是其次。到一个地方,能够吃上当地的美食,仔细体会风味和这背后的气息,是一份难得的享受。几位老首长都是朱哥的老领导,退休了,都定居北京,其中一位从家里带了飞天两瓶,军地大联欢,不喝酒的也忍不住喝了几杯,其乐融融。 五、湘菜馆里话离别 最后一天,要回去了,我们找了个湘菜馆,把严肃的老吴喊了出来,他说,我北京的几个朋友喊我我都没来,今天最后一天了,和你们出来聚聚。又是二锅头,大家喝得挺多,北京最配的的确是二锅头,而且是冬天里喝最合适。 前两天,天冷后,回忆此事,给当时一起的永昌镇远两位老兄写了一首诗,两位都是性情中人,直言好诗好诗,都发在朋友圈以飨观众。 《忆帝都斗酒赠永昌镇远》 永昌镇远酒风威,早忘窗前雪正飞。 只记帝都星月夜,围炉谈笑醉而归。 六、潭柘归来品古井 培训结束后,又是周末,同行的梁兄邀请我去潭柘寺看看,在北京郊外十分清净。梁兄好客,在北京工作过几年,于是把原来的同事喊来,我们一起喝了几瓶古井贡酒二十六,吃着湘菜,酒虽好,但是过于绵柔,不太适合北京的寒冬。 如有机会,一定要冬天再去北京,涮个铜锅羊肉,温一壶陈年的二锅头。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