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hao8888 panhao8888
关注数: 67 粉丝数: 255 发帖数: 2,710 关注贴吧数: 3
一线 二线 三线城市新房价格全线下跌  楼市进入平稳期后,曾经热闹的场面一去不复返,很多开发商开始降价促销。 不久前,位于上海宝山的招商雍和府开启了一轮以让利为目的的促销。在其对外的营销宣传中,9月在该项目买房可获得宝马品牌汽车(可折现)一辆。 相比此前一二线热点城市的一房难求,如今开发商已经开始变相促销,希望可以快速出货来缓解自己的资金压力。 “二手房基本是8折到8.5折的水平,上海部分郊区的新房已经卖不动。”一位上海房产中介人士告诉记者。 上述现象从开发商的认筹情况可见一斑,郊区多个楼盘认筹不足10%。 在广州,位于13号线南岗站周边的一个住宅盘,声称价格“回到2年前”。 该盘上周末(9月8日~9月9日)专场特惠,20套特价房源,最低2.1万/㎡,最高不到2.4万/㎡。整体均价直降5000元。而该项目2016年首批开售信息,68㎡~98㎡复式,总价180万/套起。折算单价也要2.6万/㎡。 此前,恒大早已开始全国促销,进行全国打折促销,希望尽快出货。“这是开发商一贯的做法,选择降价促销,开始走量。”一位地产企业城市总评价。 绿城中国不久前曾要求员工“全面”加速资金回笼。公司备忘录还要求员工:加快销售,坚决执行“早销、多销、快销”的策略;加大应收款项催收力度等。 一线 二线城市房价全线下跌 ,三四线新房滞涨,二手房整体下滑
楼市巨震,A股上市地产商中弘股份老板跑路 楼市巨震,上市房企第一跑诞生:A股上市的中弘股份老板王永红被曝已经跑路,背负40亿巨债!该企业开发了好多烂尾楼,买房人慌得一逼。目前各大房企已经进入还债高峰期,加快回款力度,快建快销,此事对于整个楼市具有警示意义! 北京商住政策出台后,平谷的御马坊和夏各庄项目销售停滞,御马坊项目大量客户开始退房,至今有350户业主仍然未退网签,他们已经开始寻求平谷区法院的帮助,据悉,以个人名义起诉御马坊项目的业主已达110位。 但面对即将到来的还债高峰期,房企还想以低利率融到资已不是易事,甚至连融资本身也受到了诸多限制。2016年10月,新一轮楼市调控拉开大幕,房企发债瞬间跌入寒潮,当年四季度发债规模即比一季度缩水超六成,2017年继续下降,到了今年5月还出现了一波密集的发债项目中止。 还债压力巨大,只能割肉卖房 如何还债,只能割肉卖房! 很多买房人不理解,为什么好多地方的新房二手房倒挂好几千,开发商为什么还要卖房? 那是因为开发商面临的回款压力太大了,不要以为真的是政府限价。开发商不得已为了回款,只能降价走量,抢出一条跑道来不让自己半路倒下。 中弘股份不会是最后一个,以后的行业整合,债务爆雷会时有发生,买房人要注意就是不要去踩这样的雷,买到烂尾楼,将损失惨重!
警惕!南京万达茂总经理自杀 暗示巨大风险 房地产行业纠结至死 高房价很痛苦,高周转很痛苦。 南京万达茂,开业仅10天,爆出两起员工身故事件——6月6日,万达茂总经理徐毓被发现在附近一处在建工地坠亡;10日上午,在万达茂楼顶,发现刚参加工作的22岁暖通工人小贾的遗体。 无言。 谁也不知道这位总经理,在生前的最后时刻,到底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地产界有言,生不进万科,死不进恒大,生死不进碧桂园。那进万达呢? 不进恒、万、碧,就能过上幸福生活了吗?太傻太天真。进中小房企,再过两年,不一定有饭碗,连痛苦的资格都没有。 房企跟地方财政一样,纠结至死。 房地产行业的政策风险深不可测。据不完全统计,截止6月6日,今年年内发布的各项房地产调控政策已超过160次,去年累计200多次。 预期不明确的高风险行业,特色就是周期短、周转高、用杠杆、藏现金,比如贩毒。 风险加大,按理开发商应该减少开发,手握现金和可快速变现资产。事实刚好相反,开发商心惊胆战,却在抢地。全国土拍价格上涨,开发商拿地金额增加,抢地后开发,投资,竞争激烈,如履薄冰。 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截至5月28日,全国50大城市合计土地出让金高达1.39万亿,同比2017年同期的9360亿上涨48.3%,多卖了4520亿。 杭州,位列土地出让金50城第一,高达1244亿,同比上涨210%。武汉、福州、广州、郑州、重庆、济南、天津等22个热门城市,卖地都超过200亿。三四线城市的热度,从去年开始就上升。 大者恒大,大开发商抢地更厉害。今年前5个月,拿地总额前10位的房企,金额总计3696亿元,同比平均增长率40.7%,拿地超过百亿的房企多达22家。 面粉贵了,风险高了,面包价格被控制了,开发商反而大抢地,这说不通。 既然风险那么大,开发商不能减少拿地、减少销售吗?不行。对于开发商来说,规模一旦下降,就不是赢利下降的问题,是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 开发商没有规模,银行不给贷款。我问过在银行工作的朋友,他们的开发贷,就贷给几家大房企。 房企境内、境外大借钱。据Wind数据,今年前4个月,全国房企海外融资金额达233.2亿美元,同比飙升107%。 人民币贷款数量也在上升。2018年一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4.1万亿元,136家上市房企负债超6.58万亿元,平均每家负债高达484亿元,平均负债率79.1%,35家房企资产负债率超越80%红线。只要销售好,一切不是问题。 5月28日,上交所信息披露,碧桂园拟发行的200亿元公司债再度中止。2月7日,已经被中止过一次。碧桂园尚且如此,其他房企的压力可想而知。 偿债高峰期快要到来。申万宏源的数据是,包含公司债、企业债、中票及定向工具的地产产业债务,2018年全年到期量总计1949亿元,三四季度是到期高峰(分别为932亿、698亿元),2019年、2020年到期量更大,每年增量都在1000亿以上。 欠钱是要还的! 股价维持在高位,问题不大。A股市场几乎无股不押,一旦房地产上市公司股价下跌,就会引发质押平仓风险,参照华谊兄弟。 场内、场外股权质押全线收缩,近一个月,超过20家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遭遇平仓,环比4月激增4倍。 Choice数据统计,A股2488家上市公司累计股权质押市值达5.7万亿元,有5528亿元触及平仓线,4189亿元触及预警线,涉险的股权质押超过9000亿元。5月份以来,已有至少88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股票补充质押公告,仅次于今年2月份。 事态已经很严重,更要命的事情来了。 货币进入加息周期。外有美联储加息,内有央行稳货币,美联储今年6月几乎铁定要加息,国内大概率跟随美联储加息降准。房地产境内外融资成本铁定上升,生存还是死亡的根本,又一次摆到台面上。 整体的房地产政策是增保障、去库存,增首付,用投资者的真金白银做实泡沫。 开发商办法是像陀螺一样,被鞭子抽着,加快周转。 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万科遭遇第一次业绩负增长,要求“5986”:拿地后5个月开工、9个月开盘、普通住宅要占80%以上,开盘后当月销量要达60%。 碧桂园青出于蓝,万达“18个月一座城”,平均每年超过15个新项目开工,不是铁打的人根本Hold不住。 高周转,房产销售是王道。 有人轻松的说,开发商可以做长租、做轻资产、做房地产信托,这显然不了解行业,远水解不了近渴,做文旅地产靠文旅赢利的有多少?从根子上,还是靠卖房。 各梯队销售金额入榜门槛越来越高。据克而瑞数据,今年前五个月,TOP100房企总体销售规模3.47万亿元,同比增长33.5%;TOP50同比增长58.3%;TOP30、TOP3房企门槛同比增长38.8%、31.4%。 现在了解开发商为什么疯狂抢地了吧? 拿地、开发、销售、再拿地、再开发、再销售,这是无尽的循环。再害怕也得拿地,拿了地尽快卖,卖了房赶紧再拿地。 前面有胡萝卜挂着,后面有鞭子抽着,半夜睡觉还在做噩梦。不要光看到人家吃肉,也要看到人家半夜痛哭。 这次南京万达茂徐毓出事后,我问南京的销售牛人,他们觉得惋惜,后怕之余,表示要调整心态,压力总会过去,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巨大的压力不会停止,高杠杆、低周转企业,要么已经爆仓、要么正在爆仓的路上!
继续跟风炒!!燕郊二手房几近腰斩 有的小区从2万8降至1.6万 本报记者王营北京报道 春节楼市瞭望角 据监测,环京区域除了廊坊楼市主要为本地刚需支撑以外,包括涿州、燕郊、永清、香河仍主要为来自北京的投资客。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环京建设,未来环京区域所承担的外溢需求将不同于以往的投资外溢,而是因承接首都疏解功能产生的刚需外溢需求。 自从去年3月份在环京区域购置了一套商品房之后,张晓刚(化名)一整年都在关注燕郊楼市的变化。就在最近,他卸载了“链家”App。“房价已经跌近一半,不敢看了。”张晓刚落寞地表示。 2018年狗年春节假期前的某一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跟随购房者赵晓伟(化名)来到位于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的三河不动产登记处。购房者与中介们还是沿袭了“早办完早省心”的心态。早上九点钟,这一天需要办理业务的购房者已经基本到齐。大厅里人并不多,稀稀落落也不过四五家。临近中午时,大厅早已没有办理业务需求的购房者。 这是环京楼市在狗年春节的一个侧面。与上一年春节相比,受严厉调控政策的影响,环京楼市展现了从炙热到冷清的过山车式状态。 环京市场冷淡 燕郊是环京楼市的典型区域。如今,居住在这里的绝大部分也是外地人口。春节假期期间,与大城市一样,燕郊平日拥挤的街道宽敞了不少,两旁的饭馆也多是关闭状态。 “这里住的多数是工作在北京的北漂。过年期间,基本也都返乡回家了。”链家一位中介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与去年相比,狗年的环京楼市冷淡不少。 燕郊当地一位中介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市场最火爆时期,他们公司规模至少比现在扩大一倍。随着市场的急转直下,不少中介人士转去其他区域或者直接转行。如今,还在环京坚持从事房屋买卖的中介们收入状况并不好。 “年后重磅炸弹,全南向户型,单价22003/平米,83平米,183万最低价,随时看房随时签约,可以3成首付,不要再等了。”这是坚守在燕郊的中介人士发布的某楼盘促销信息。类似这样的促销信息随处可见,但前来咨询的客户并不多。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得绝大部分购房者对该区域失去了信心。 由于市场冷淡,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二手房业主对客户的付款方式也不再挑挑拣拣,可以更多样化。一些开发商甚至针对购房者推出了分期首付、草签等促销方式,但仍然无效,依然无人问津,让不少投资客蒙受巨额损失。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