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车吧 昹歌
关注数: 21 粉丝数: 263 发帖数: 1,632 关注贴吧数: 53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6年8月,辖海陵区、泰兴市、姜堰市、靖江市、兴化市。 1997年,将姜堰市的寺巷、鲍徐、塘湾、白马、野徐5个乡镇和泰兴市的口岸、刁铺、永安洲、田河、许庄5个乡镇割划归海陵区管辖。同年新设高港区,区政府驻口岸镇;管辖口岸、刁铺、许庄、田河、永安洲、白马、野徐7个乡镇。 2012年12月17日,撤销县级姜堰市,设立姜堰区。53 2019年6月9日,中国共产党泰州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泰州市委员会关于泰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决议》。(一)将姜堰区华港镇整建制划归海陵区管辖。(二)姜堰区内部行政区划调整:(1)撤销溱潼镇、兴泰镇,设立新的溱潼镇,以原溱潼镇、兴泰镇所辖行政区域为溱潼镇行政区域;(2)撤销三水街道、桥头镇,设立新的三水街道,以原三水街道、桥头镇所辖行政区域为三水街道行政区域;(3)设立天目山街道,以罗塘街道河西、光明、康华、振兴、河东、锦都、锦园、天目、通前9个居委会,前堡、公园、工联、城中、朱云、城东、通扬、城北8个村委会,沈高镇后堡、官庄、万众、单塘、天民5个村委会区域为天目山街道行政区域;(4)将梁徐镇的新九、林野、王石、前舍4个村委会划归罗塘街道管理;(5)撤销梁徐镇,设立梁徐街道,以原梁徐镇张埭、双墩、梁徐、周埭、江村、坡岭、邢家、岭家、三林、东官、二塘、官野、前时、钱港、葛联、桥林、黄村17个村委会区域为梁徐街道行政区域。行政区划调整到位后,海陵区下辖10个街道、4个镇、面积374.7平方公里、人口58.69万;姜堰区下辖10个镇、4个街道、面积858.3平方公里、人口74.34万。78 2019年11月21日,将扬州市江都区浦头镇引江新村东野、永兴2个村民小组划入泰州市海陵区行政区域,由泰州市海陵区寺巷街道大王居委会管理。3 2021年6月,中共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委员会、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中共泰州市高港区委员会、泰州市高港区人民政府实行“区政合一”管理体制,统称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泰州市高港区)
泰州市有5000余年的文明史,2100余年的建置史周秦时代,今泰州即称海阳。海陵县首次出现于《汉书》,始置时间史无记载。新莽天凤元年(14年),海陵县更名为亭间县。新莽地皇四年(23年),亭间县复称海陵县。 三国魏黄初五年(224年),海陵县废。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海陵县。东晋义熙七年(411年),置海陵郡,治建陵县,辖建陵、宁海、如皋、蒲涛、临江等县。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郡治由建陵县移至海陵县,海陵郡辖海陵、建陵、宁海、如皋、临江、蒲涛、临泽。海安等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海陵郡。 五代十国吴武义二年(920年),置兴化县。南唐升元元年(937年),置泰州,取“国泰民安”之义,沿袭迄今,时辖海陵、泰兴、兴化、盐城等县。南唐保大十年(952年),泰州增领如皋县。后周显德五年(958年),泰州升为团练州。 北宋乾德五年(967年),泰州由团练州降为军事州。北宋开宝九年(976年),盐城县改隶楚州,泰州辖海陵、兴化、泰兴、如皋等县。北宋宜和四年(1122年),泰兴县改隶扬州。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泰兴县复隶泰州,兴化县改隶承州。南宋淳熙四年(1177年),泰州辖海陵、如皋。 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海陵县,泰州仅辖如皋县。成化七年(1471年),分江阴之马驮沙置靖江县。 清雍正二年(1724年),如皋县改隶通州,泰州遂为散州。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为县,泰州改称泰县。 1949年1月22日,划城区设置泰州市,乡村设置泰县;同年4月21日,苏北行政公署成立,行署驻泰州;同年5月1日,原华中第一行政区改称苏北泰州行政区。 1950年1月,泰州行政区与扬州行政区合并为泰州行政区,地专机关驻泰州,下辖泰州市、扬州市、泰县、泰兴县、靖江县、江都县、兴化县、高邮县、宝应县、仪征县、六合县(1953年1月1日又从皖北滁县地区划进江浦县)等县(市),后扬州市直属苏北行政区。 1953年2月,苏北泰州专署改名为江苏省扬州行政公署(行署机关迁扬州)。 1950年5~10月、1959年1月至1962年5月,泰州市与泰县几度划并。 1996年8月,撤销县级泰州市,设立地级泰州市。
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泰州市,江苏省辖地级市,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三线城市。 地处江苏省中部,介于北纬32°01′57″~33°10′59″,东经119°38′24″~120°32′20″之间,南濒长江、北邻盐城市、东临南通市、西接扬州市,总面积5787.98平方千米。 截至2023年12月,泰州市辖3个区,代管3个县级市,共25个街道、61个镇、2个乡52 ;市人民政府驻海陵区凤凰东路58号。截至2023年末,泰州市常住人口450.70万人,城镇化率70.08%。 泰州市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秦称海阳,汉称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南唐时(937年)为州治,称为“泰州”,兼融吴楚越之韵,汇聚江淮海之风。1996年8月,设立地级泰州市。泰州人文荟萃、名贤辈出,施耐庵、郑板桥、梅兰芳是其中杰出代表。名胜古迹众多,光孝寺、崇儒祠、城隍庙、安定书院、日涉园、望海楼及梅兰芳纪念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等传承历史。有溱湖湿地、千岛菜花、水上森林、天德湖公园、古银杏森林等生态自然景区。 泰州市是承南启北的水陆要津,为苏中门户,自古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是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宜居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等。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