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rry小左 cherry小左
关注数: 5 粉丝数: 72 发帖数: 9,130 关注贴吧数: 0
重庆王者归来!GDP增速第一了 重庆,增速持续领跑直辖市 目前,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四大直辖市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已经公布。 北京前三季度GDP为33462.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1%。 上海前三季度GDP为34389.1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7%。 重庆前三季度GDP为23244.3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 天津前三季度GDP为12673.8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7%。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从数据可以看到: 第一,北京、重庆跑赢全国大盘,上海、天津则继续跑输大盘。 第二,重庆继续领跑,且连续四个季度增速保持在6%以上。 2022年受全国黑天鹅影响,经济增速开始下滑。当年的四季度,大家都知道,重庆成为了口罩漩涡,所以导致其全年GDP增速只有2.6%。制图:城市财经;数据:重庆市统计局 2023年虽然一切都过去了,但因为惯性影响以及产业转移影响,重庆的工业复苏遭遇制约。所以,2023年整个前三季度,重庆经济复苏都比较艰难。 有数据为证。重庆统计局披露2023上半年: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制造业增长3.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7%。支柱产业中,材料产业同比增长8.7%,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达58.1%;汽摩和消费品产业分别增长5.3%、5.2%,装备和电子产业分别下降0.4%、3.9%。 支柱产业中,装备和电子产业下降,特别是电子产业,下降了3.9%。 除此之外,房地产行情冷却,也是重庆无法快速回暖的根本原因。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仅增长1.4%。分领域看,基础设施和工业投资分别增长9.7%和8.8%,二者合计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1.0%,降幅较1-5月收窄2.1个百分点。 02 汽车工业恢复,筑底反弹 从数据来看,前三季重庆的房地产业仍在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7%。 在这种背景下,重庆经济强势反弹的根本,是支撑其发展的工业强势复苏所致。 两相对比来看,更直观。 比如2022年,当年重庆的经济增速创下了近年来新低,而当年重庆的第二产业(广义工业)增加值增速只有3.3%,工业增加值增速只有2.9%。 再看如今前三季度GDP增速6%的背景下,其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了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更是高达8.1%。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从数据可以看到,四大直辖市中,重庆的第二产业增加值最高,是对工业依赖度非常高的城市。 同时,重庆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领跑四大直辖市。 再看一组具体数据,就能更加直观看到重庆的工业强势复苏。 仍以2022年对比来看。 2022年,重庆的很多工业产品产量都在下降,当家工业汽车产量当年只增加了4.1%。 其他如微型计算机、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都在跳水。来源:重庆统计局 再看如今。 重庆统计局数据显示: 前三季度,全市生产的391种工业产品中有217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5.5%。重点产品中,汽车产量173.46万台,同比增长8.0%,其中新能源汽车59.43万辆,增长1.3倍,燃油车114.03万辆,下降15.4%;笔记本计算机产量5128.25万台,下降4.3%;手机5970.12万台,下降 8.2%;液晶显示屏2.88亿片,增长25.6%;集成电路53.23亿片,增长1.0倍。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到,重庆正在走出黑天鹅的影响,同时也在走出产业流出到东南亚的影响,目前超过一半的工业产品实现了正增长。 其中当家产业汽车产业增长非常迅猛。制图:城市财经;数据:重庆市统计局 2023年,重庆汽车产量231.79万辆,时隔多年后重回全国第二。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50.03万辆,约占全市汽车产量的22%、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5%,有了质的飞跃。2024年上半年,重庆汽车产量更是反超广州,夺回“汽车第一城”的宝座。 前三季度,广州的汽车产量数据尚未公布,但看重庆8%的增速来看,重庆汽车第一城的宝座,大概率坐稳了。 重庆汽车工业王者归来,功臣非新能源汽车莫属。 作为燃油车时代的巨擘,重庆前三季度的燃油车产量仍在下降,前三季度燃油车114.03万辆,下降15.4%。而新能源汽车产量59.43万台,增长了1.3倍。 重庆统计局之前披露: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拉动全市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3%,较一季度加快6.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5.1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达59.7%。 其中,6月份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0%,拉动全市工业当月增长4.9个百分点,增长贡献达88.3%。 重庆新能源汽车发力背后,是华为加注的赛力斯的功劳。 这一点,在之前分析重庆经济半年报的时候就说过。 重庆统计局公布的“1-5月份重庆经济运行简况”中,明确写着: 1-5月,汽车产业受赛力斯及其相关配套企业高增长拉动,增加值增长31.0%,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个百分点,是支撑全市增长的核心产业。来源:重庆统计局 6月份重庆统计局发布的工业解读文件中,再次点名: 目前我市汽车产业增长核心仍在于赛力斯,其2月上市的问界M9销售供不应求,M7和新款M5销售同时向好,企业生产水平持续攀升。受赛力斯带动,金康新能源、青山工业、沪光电器等配套企业亦实现高速增长。来源:重庆市统计局 前几天重庆统计局发布的解读文件中,再次点名了赛力斯: 前三季度,重庆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9%,较上半年放缓4.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增长4.5个百分点,拉动力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汽车整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7.9%,汽车零部件制造增长16.9%。前三季度重庆汽车行业增长核心仍然是以赛力斯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赛力斯的主打车型问界M7、M9销售持续火爆,受赛力斯等新能源车企带动,金康新能源、小康动力、沪光电器等配套企业亦实现高速增长。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9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31.67万辆,同比增长364%。其中,问界M9下线10万辆,连续6个月蝉联中国豪车市场5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冠军,打败了奔驰、宝马和奥迪。 作者:李不是 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xueqiu.com%2F9785982678%2F309561990&urlrefer=8d0ac31902005c2f70cc0a6de7bc1b22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印度的平均工资居然和墨西哥白俄罗斯差不多了? 排名 国家 平均月薪总额(美元) 2024年GDP(十亿美元) 地区 1 瑞士 8111 905.68 欧洲 2 卢森堡 6633 89.09 欧洲 3 美国 6455 26949.64 美洲 4 冰岛 6441 30.57 欧洲 5 挪威 5665 546.76 欧洲 6 丹麦 5642 420.8 欧洲 7 加拿大 5081 2117.8 美洲 8 格陵兰 4665 3.27 美洲 9 爱尔兰 4622 589.56 欧洲 10 荷兰 4581 1092.74 欧洲 11 新加坡 4350 497.34 亚洲 12 列支敦士登 4321 7.71 欧洲 13 澳大利亚 4218 1687.71 大洋洲 14 英国 4179 3332.05 欧洲 15 芬兰 4090 305.68 欧洲 16 德国 3984 4429.83 欧洲 17 瑞典 3977 597.11 欧洲 18 阿联酋 3663 509.17 亚洲 19 法国 3655 3049.01 欧洲 20 以色列 3608 521.68 亚洲 21 圣马力诺 3237 1.99 欧洲 22 卡塔尔 3168 235.5 亚洲 23 香港 3070 385.54 亚洲 24 新西兰 2860 249.41 大洋洲 25 法属波利尼西亚 2835 6.05 大洋洲 26 意大利 2763 2186.08 欧洲 27 斯洛文尼亚 2611 68.39 欧洲 28 西班牙 2551 1582.05 欧洲 29 日本 2476 4230.86 亚洲 30 比利时 2354 627.51 欧洲 排名 国家 平均月薪总额(美元) 2024年GDP(十亿美元) 地区 31 塞浦路斯 2314 32.03 亚洲 32 韩国 2180 1709.23 亚洲 33 奥地利 2175 526.18 欧洲 34 俄罗斯 2159 1862.47 欧洲 35 澳门 2114 38.48 亚洲 36 沙特阿拉伯 1888 1069.43 亚洲 37 巴哈马 1864 13.87 美洲 38 科威特 1854 159.68 亚洲 39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1847 1.03 美洲 40 波多黎各 1810 117.51 美洲 41 葡萄牙 1781 276.43 欧洲 42 爱沙尼亚 1772 41.79 欧洲 43 捷克共和国 1770 335.24 欧洲 44 台湾 1763 751.93 亚洲 45 巴林 1728 44.99 亚洲 46 文莱 1708 15.15 亚洲 47 圣卢西亚 1704 2.46 美洲 48 摩洛哥 1657 147.34 非洲 49 立陶宛 1628 79.42 欧洲 50 阿曼 1626 108.28 亚洲 51 圣基茨和尼维斯 1604 1.06 美洲 52 斯洛伐克 1512 133.04 欧洲 53 希腊 1417 242.38 欧洲 54 波兰 1416 842.17 欧洲 55 萨摩亚 1402 0.93 大洋洲 56 南非 1362 380.9 非洲 57 罗马尼亚 1306 350.41 欧洲 58 拉脱维亚 1303 46.66 欧洲 59 安道尔 1273 3.69 欧洲 60 瓦努阿图 1241 1.16 大洋洲 61 马耳他 1216 20.31 欧洲 62 匈牙利 1189 203.82 欧洲 63 中国 1122 17700.89 亚洲 64 乌拉圭 1122 76.24 美洲 65 巴巴多斯 1084 6.22 美洲 66 克罗地亚 959 80.18 欧洲 67 保加利亚 947 103.09 欧洲 68 黑山 929 7.05 欧洲 69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927 26.94 欧洲 70 塞尔维亚 925 75.01 欧洲 71 马尔代夫 920 6.97 亚洲 72 安提瓜和巴布达 857 1.94 美洲 73 马来西亚 855 430.89 亚洲 74 黎巴嫩 837 37.94 亚洲 75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818 27.88 美洲 76 厄瓜多尔 791 118.68 美洲 77 巴勒斯坦 778 18.1 亚洲 78 哥斯达黎加 722 85.59 美洲 79 巴拿马 717 82.34 美洲 80 哈萨克斯坦 673 259.29 亚洲 81 基里巴斯 658 15.8 大洋洲 82 北马其顿 658 0.24 欧洲 83 土库曼斯坦 654 81.82 亚洲 84 墨西哥 648 1811.46 美洲 85 印度 628 3732.22 亚洲 86 白俄罗斯 621 68.86 欧洲 87 智利 605 344.4 美洲 88 约旦 599 50.02 亚洲 89 伊拉克 583 297.69 亚洲 90 格林纳达 547 18.76 美洲
为什么重庆限额以上社零额占社零总额比例这么低? 查了下中西部几个省份限额以上社零额,发现重庆已经很多年不公布限额以上社零额的具体数据了,能查到的还要追溯到02年(如果有人能查到前几年的数据可以贴一下),本来以为河南云南安徽限额以上社零占社零总额的29%28%27%已经很低了,重庆居然限额以上占比只有21.1%!这还是02年的数据,现在人家干脆不公布了 2022江西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17.5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231.0亿元,增长14.8%,占比38.34%。 河南2022年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48.4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0.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464.75亿元,增长4.1%。占比29.24%。 云南去年上半年没有公布限额以上社消数据,只有一季度的,一季度,云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86.87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实现738.63亿元,增长8.7%。占比28.55% 2022年上半年,安徽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42.4亿元,同比下降0.3%,降幅低于全国0.4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986.5亿元,增长2.3%。占比27.8% 重庆只有02年数据 七、消费市场 消费品市场有所回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3.05亿元,比上年增长9.1%,增幅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完成零售额161.34亿元,增长33.7%,占全市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17.3%提高到21.1%
白日见鬼?!金融业,深圳=北京+上海?广州=1.7个上海? 来源:刘晓博说财经 在中国,每到经济普查的时候,常有一些神奇的数字突然冒出来,让你目瞪口呆。 它们或许揭露了一些隐藏多年的真相,或许制造了更多令人费解的迷雾。 比如在第四经济普查中,SD省和TJ市就被扒得赤条条的,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示了裸泳是什么样子。 而今天,我想说的是“神奇的金融业”。 众所周知,在中国内地金融业有两大巨头——北京和上海。北京是金融管理、决策中心,汇聚了天下最多的钱;上海则集中了中国80%的金融要素市场,创造了最多的金融GDP。上图:北京四普金融从业人员数据。 北京和上海之后,下个比较大的“台阶”,才轮到深圳。深圳下个比较大的“台阶”,才轮到广州。目前深圳汇聚的资金,大约是1.5个广州。而深圳和广州加起来,才略微超过上海,距离北京还有一段距离。至于杭州,则比广州还少了一个福州的“资金总量”。 所以,你用脚丫子都可以想出来:中国内地的金融从业人员,一定汇聚在上海、北京,然后才轮到深圳,深圳之后才轮到广州、杭州。 但第四次经济普查,却完全颠覆了我们的常识。根据北上广深杭五大城市统计局公布的普查数据,截止2018年末,各自的金融从业人员分别是: 1、深圳 122.83万人 2、广州 81.04万人 3、北京 80.6万人 4、上海 47.2万人 5、杭州 7.38万人上图:上海四普的数据。 至于5大城市金融从业人员占全部“法人单位就业人口”(不算个体户)的比重,则是: 1、深圳 9.9% 2、广州 9.1% 3、北京 5.9% 4、上海 4.0% 5、杭州 1.2% 从这个从业人员比例看,深圳广州才是金融中心,北京上海则完全不是!至于杭州,简直是个县城的水平。上图:深圳四普数据。 有人还整理出来了纽、伦、港和东京等四大金融中心的金融从业人员数据来对比,据说纽约金融从业人员是36万人、伦敦是35万人、香港是25万人、东京是39万人,这四个城市的总和才135万人,比深圳一个城市金融从业人员才多了10%左右。 于是,深圳被拉出来示众!被称为全球“最过度金融化”的城市、高度投机的城市,是一个正在被实体经济抛弃了城市! 而深圳的高房价,似乎也因此找到了原因。之前说是给企业的“抗疫低息贷款”被挪用炒房造成的,但官方否认。现在好了,有一个替罪羊出现了。 真的如此吗? 其实未必! 原因很简单,深圳的旁边站着广州,广州这个金融的“小个子”,竟然也有81万从业人员。广州汇聚的资金(6.2万亿)相当于深圳(9.2万亿)的三分之二,从业人员(81万)相当于深圳(122.8万)的三分之二,这个比例高度合理呀!上图:广州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 要知道,广州的房价不高呀,没有人说广州产业高度金融化吧,但广州金融从业人员怎么就突然变成了上海的1.7倍? 在此前四大城市公布的统计年鉴里,截止2018年的金融从业人员数量,还是这样的: 1、北京 51.3万人 2、上海 35.3万人 3、深圳 20.1万人 4、广州 12.2万人 同样是2018年末的数据,普查前和普查后竟然天翻地覆! 深圳没有解释自己122.83万金融从业人员的构成,但广州解释了:可以看出,广州突然多出来的近69万金融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保险行业的。说白了,之前没有统计保险业务员,现在开始统计了。上图是广东省的这次普查情况,可以看出,广东省金融从业人员主要也是保险营销人员。上图是全国的普查情况,1800多万金融从业人员里,1300多万是保险业务员。而此次普查显示,从2013年到2018年的这5年里,中国只有一个行业从业人员暴增了250%以上,就是金融行业。 2013年的时候,全国金融从业人员只有514万人,其中保险行业从业人员只有112万人。到了这次经济普查(截止2018年末),金融从业人员暴增到了1818万人,其中保险从业人员暴增到了1308万人。 如果说过度金融化,它其实不仅仅在深圳、广州发生,而是在全国发生的。而拉动这个数据的,主要是保险业从业人员扩张了12倍! 那么问题来了:上海金融从业人员为什么这样少? 只有两个可能:第一,上海遗漏了大量的保险业务员,没有纳入统计;第二,全球最大、中国最市场化的保险公司——平安保险总部在深圳,在广州和深圳招聘了更多的业务员,仅此而已。 而杭州统计局给出了解释:它们的金融从业人员,没有包括保险和证券行业。金融还能不包括保险和证券,这个也太神奇了吧! 下面让我们比较一下,北上广深主要行业的从业人员数据:从上面四大城市“四普”统计的主要产业从业人员(未包含个体户)来看,深圳制造业是四大城市里最强的。事实上,深圳的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也一直是全国第一。 至于深圳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总数(419万人),更是遥遥领先北上广,几乎相当于“广州+上海”,是北京的4倍有余。所以,深圳产业空心化是不存在的。以深圳制造业庞大的体量,在深圳城市功能不断升级过程中出现一些外迁,是正常的。 “四普”的数据还显示,东莞制造业人数为377万人,苏州的数据尚未看到(估计在405万左右)。深圳、苏州、东莞是中国制造业人数最多的三个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批发零售行业,北上深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都超过了160万。而普查前北京自己公布的数据是71.3万人,是差距最大的。此前北京纾解非首都功能,迁走了一些批发市场,自认为减少了很多人口。但从普查数据看,至少有90万人被遗漏了(这尚未计算他们的孩子、老人)。这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北京减少人口难度非常大。 至于广州,批发零售从业人员看似比北上深少了很多,其实广州还有73万从事批发零售的个体户,加起来总人数在200万。而北上深这类个体户人数,比广州少很多。 此前北京宣布2018年自己的餐饮住宿从业人员只有35万,这个行业也是被纾解的对象。但普查显示,在北京从事这个行业的仍然有56.3万人,是四大城市里最多的。 北京房地产从业人员在四大城市里位居第一,也出人意料。 从人员数量上看,北京最具优势的产业是“文体娱乐”和“科研及技术服务”,几乎相当于“上海+深圳+广州”。 至于北京的IT、租赁等,也都是有较大优势的产业。 教育和医疗,北京也都位居第一,其中教育从业人员几乎相当于“广州+深圳”。 如果全口径统计金融从业人员,北京上海一定是超过深圳的,尤其是上海有较大遗漏。 从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总数(未包含个体户)看,北京位居第一,深圳第二,上海第三,都超过了1100万人,而广州不到900万。 这能说明广州人口最少吗?不能!因为广州活跃着大量个体户,这从四大城市里广州“小学生人数”最多,广州地铁最繁忙,就可以看出来。广州的实际人口跟北上深是一个量级的。 我个人估算:北上广深的常住人口,都应该在2400万到3000万之间。其中深圳交五险一金的人数已经超过上海,仅次于北京。 而广深的小学生人数,都在106万到110万左右,北京上海尚未超过100万。这不是因为北京上海人口少,而是外地户口在京沪入学更难一些。另外,上海小学是5年制。 结论: 别再吵吵“深圳过度金融化”了,这是广东省和北京、上海统计口径不同造成的,仅此而已。中国过去5年的所谓“金融大扩张”,不过是多招了一些保险业务员罢了。 至于金融杠杆率偏高,表外资产、P2P膨胀等,2018年以来已压缩很多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