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南方圆 京南方圆
我的手机:13901007927
关注数: 487 粉丝数: 881 发帖数: 25,953 关注贴吧数: 25
好消息!请速看! 8月4日上午11时26分,记者从房山区燕山火车站搭乘火车,跟随北京应急消防总队的队员们一起,沿京原线前往被洪水袭击的十渡镇救援滞留旅客和当地村民。预计当天将有1650人从十渡撤离。 十渡镇位于拒马河畔,是北京著名旅游度假地。发生洪灾后,通往十渡的道路损毁严重,目前部队等专业力量正在全力抢修。洪水冲击了很多信号基站,滞留旅客和当地村民的手机没了信号,北京西车务段燕山火车站站长姚建军介绍,由于道路交通不畅,这几天,陆续有救援火车开进十渡镇,已经送进去至少160名部队官兵以及70吨的施工设备进行抢险救灾。火车把救援力量送进十渡后,还把里面160多名被困人员拉了出来,但仍有至少1650名滞留旅客、当地村民需要转运出来。他们的现状,牵动着人们的心。 北京西车务段燕山火车站站长姚建军介绍,由于道路交通不畅,这几天,陆续有救援火车开进十渡镇,已经送进去至少160名部队官兵以及70吨的施工设备进行抢险救灾。火车把救援力量送进十渡后,还把里面160多名被困人员拉了出来,但仍有至少1650名滞留旅客、当地村民需要转运出来。 记者了解到,这趟火车从燕山站开到十渡站预计需要2个半小时,从十渡把1650人救出来后,火车还将继续装载救灾物资,返回十渡开展接下来的救灾工作。(本文原载北京房山徽信公众号)
北京继续发布红色预警 7月29日17时30分,北京市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市防汛指挥部19时启动全市防汛红色(一级)预警响应。市防汛指挥部提醒广大市民非必要不外出,请各单位落实响应措施,并做好相关应对准备。气象预报显示,预计7月29日夜间至8月1日夜间,本市将出现大暴雨,西部、南部特大暴雨。主要降雨过程出现在30日02时至31日20时,全市有大暴雨,房山、门头沟、昌平、海淀、石景山、丰台、延庆、大兴、通州、西城、东城、朝阳的部分地区有特大暴雨。防汛红色预警响应发布至预警解除为止,企事业单位,除保障城市运行、民生服务等外,非必要不要求员工到岗上班。请广大市民非必要不外出,遇有积水路段,请勿涉水行车;不要在低洼路段和区域停放车辆。半地下室居住人员要密切关注降雨内涝风险,及时避险,遇有紧急情况请及时拨打紧急救助电话。本市将关闭山洪沟道,请广大市民远离河道,提防流域洪水、滑坡、泥石流。停止有组织的室内、室外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做好相关人员安全疏散工作。地下经营性场所停业。学校停止全部线下教学活动和野外教学活动,培训机构停止全部线下培训活动,妥善安置、安全转移相应滞留人员。在建工地停工,及时转移、妥善安置相关工地人员。停止涉山涉水户外旅游,关闭所有景区、公园、林场,民宿和民俗户停业,游客疏导劝返,并做好受威胁游客疏散避险。山区险村险户、滞留游客、城区危旧房屋、低洼院落等受威胁人员,要服从安排尽早转移。重点危险区域和主要抢险救援道路可实施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必要时可采取地铁、公交停运措施。北京市防汛指挥部发布9条应对全市防汛红色(一级)预警措施1.企事业单位,除保障城市运行、民生服务等外,非必要不要求员工到岗上班。2.请广大市民非必要不外出。遇有积水路段,请勿涉水行车;不要在低洼路段和区域停放车辆。半地下室居住人员要密切关注降雨内涝风险,及时避险,遇有紧急情况请及时拨打110或119。3.停止有组织的室内、室外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做好相关人员安全疏散工作。地下经营性场所停业。4.学校停止全部线下教学活动和野外教学活动,培训机构停止全部线下培训活动,妥善安置、安全转移相应滞留人员。5.在建工地停工,及时转移、妥善安置相关工地人员。6.停止涉山涉水户外旅游,关闭所有景区、公园、林场,民宿和民俗户停业,游客疏导劝返,并做好受威胁游客疏散避险。7.及时转移安置全部受威胁群众,重点关注山区险村险户、滞留游客、城区危旧房屋、低洼院落受威胁人员。8.重点危险区域和主要抢险救援道路可实施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必要时可采取地铁、公交停运措施。9.关闭山洪沟道。请广大市民远离河道,提防流域洪水、滑坡、泥石流。
夏季到山区游玩应该注意什么 夏季,旅客喜爱前往山区休闲纳凉。在山区旅游中,会出现哪些突发状况?   暴雨 出行前应关注目的地气象信息。沿山谷徒步时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   雷电 旷野、孤独的小屋、孤立的大树下、电线杆旁、高坡上是山区雷电事故高发区。应避免站在山顶等制高点,远离铁轨、长金属栏杆和其他大型金属设施。多人一起在野外时,彼此隔开一定距离。室外遇雷电天气应关闭手机、电视、收音机,不要赤脚站在水泥地上。   泥石流 发现有泥石流、山体滑坡,不要停留在低洼处,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或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露营时应避免山谷和山沟底部,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   迷路 山路行进的原则是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没有路时尽量走山脊、山梁林木稀疏的地方。   蛇咬 与毒蛇不期而遇,要保持镇定,不要突然移动。可转移其注意力,或把衣服扔过去蒙住它,不要向其发起攻击。若被蛇追逐,应向山坡跑,或忽左忽右地转弯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被毒蛇咬伤,应在离伤口15~20厘米处用绳扎紧以防血液循环,然后用小刀以伤口为中心呈十字划开,尽量挤出伤口血液。每隔15分钟左右要松开绳1~2分钟,让血液适当循环,不然会导致伤口附近的肌肉因得不到血液供应而坏死。简单处置后,应立即去往附近医院进一步治疗。
房山人修建的“人工天河”——“胜天渠” 提起“红旗渠”,相信生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人都会有所耳闻。位于河南省林县(现为林州市)的“红旗渠”,名声享誉全国,当时有“人工天河”之美称,深得全国人民的赞誉。 在房山区境内,也有一条“人工天河”。进入十渡风景区,从一渡开始,细心的朋友一定会看到沿路半山腰里有一条水渠,一边是陡峭的悬崖,一边是滚滚的渠水,蜿蜒的河水,宛如“天河”降临。顺横跨在半山腰的渠道倾泻而下,绵延20多公里,她就是“胜天渠”。“胜天渠”,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年,房山县(现为房山区)张坊公社(现为张坊镇)为进一步扩大农田灌溉面积,缓解当地用水紧张问题,充分合理地利用拒马河水源,摆脱“十年九旱”粮食大减产的困境,决定自力更生修建一条引水渠道。因渠道沿山而建,建设过程任务十分艰巨,根据当年“人定胜天”的一句格言,故取名为“胜天渠”。“胜天渠”上游取水口位于现在的十渡风景区西关上(五渡)村东,止于张坊镇广禄庄村,全长达21公里。其中,2600米开凿于悬崖峭壁之上,1100米穿梭在人工隧洞之中,260米在渡槽之上,水渠宽、深各为2米。经过一段时间的现场勘察设计, 1974年11月5日,“胜天渠”正式开工建设;到1976年5月17日“胜天渠”初步具备开闸通水条件;1976年底,山区段全部竣工交付使用。整个工程沿拒马河岸行进,施工条件差,技术标准高,其间要开凿隧洞3座、在千河口村需要建大型渡槽1座,在悬崖峭壁上开渠等艰巨工程多处,其工程浩大,任务艰巨。在当年那种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下,人们用双手、钢钎、铁锤穿山跨河,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开闸通水,堪称房山水利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胜天渠”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张坊、南尚乐、长沟等地2万多亩农田的灌溉和拒马河两岸地下水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彰显了当年房山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拼搏”的时代精神。进入新世纪,随着北京的城市化不断发展,用水量与日俱增,“胜天渠”的作用也发生了转变。为缓解北京西南部分生活和工业用水紧张状况,2003年北京市政府决定在房山区张坊镇建立水源应急供水工程,将胜天渠确定为应急供水主体工程,并对11公里的胜天渠主体工程进行了维护与加固。“胜天渠”是一座历史丰碑,她记载了房山人民当年那种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胜天渠”是一座红色地标,她为后人留下了一座十分珍贵的红色记忆。
房山有条“人工天河”——“胜天渠” 提起“红旗渠”,相信生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人都会有所耳闻。位于河南省林县(现为林州市)的“红旗渠”,名声享誉全国,当时有“人工天河”之美称,深得全国人民的赞誉。 在房山区境内,也有一条“人工天河”。进入十渡风景区,从一渡开始,细心的朋友一定会看到沿路半山腰里有一条水渠,一边是陡峭的悬崖,一边是滚滚的渠水,蜿蜒的河水,宛如“天河”降临。顺横跨在半山腰的渠道倾泻而下,绵延20多公里,她就是“胜天渠”。“胜天渠”,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年,房山县(现为房山区)张坊公社(现为张坊镇)为进一步扩大农田灌溉面积,缓解当地用水紧张问题,充分合理地利用拒马河水源,摆脱“十年九旱”粮食大减产的困境,决定自力更生修建一条引水渠道。因渠道沿山而建,建设过程任务十分艰巨,根据当年“人定胜天”的一句格言,故取名为“胜天渠”。“胜天渠”上游取水口位于现在的十渡风景区西关上(五渡)村东,止于张坊镇广禄庄村,全长达21公里。其中,2600米开凿于悬崖峭壁之上,1100米穿梭在人工隧洞之中,260米在渡槽之上,水渠宽、深各为2米。经过一段时间的现场勘察设计, 1974年11月5日,“胜天渠”正式开工建设;到1976年5月17日“胜天渠”初步具备开闸通水条件;1976年底,山区段全部竣工交付使用。整个工程沿拒马河岸行进,施工条件差,技术标准高,其间要开凿隧洞3座、在千河口村需要建大型渡槽1座,在悬崖峭壁上开渠等艰巨工程多处,其工程浩大,任务艰巨。在当年那种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下,人们用双手、钢钎、铁锤穿山跨河,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开闸通水,堪称房山水利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胜天渠”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张坊、南尚乐、长沟等地2万多亩农田的灌溉和拒马河两岸地下水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彰显了当年房山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拼搏”的时代精神。进入新世纪,随着北京的城市化不断发展,用水量与日俱增,“胜天渠”的作用也发生了转变。为缓解北京西南部分生活和工业用水紧张状况,2003年北京市政府决定在房山区张坊镇建立水源应急供水工程,将胜天渠确定为应急供水主体工程,并对11公里的胜天渠主体工程进行了维护与加固。“胜天渠”是一座历史丰碑,她记载了房山人民当年那种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胜天渠”是一座红色地标,她为后人留下了一座十分珍贵的红色记忆。
房山的“人工天河”——胜天渠“” 提起“红旗渠”,相信生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人都会有所耳闻。位于河南省林县(现为林州市)的“红旗渠”,名声享誉全国,当时有“人工天河”之美称,深得全国人民的赞誉。 在房山区境内,也有一条“人工天河”。进入十渡风景区,从一渡开始,细心的朋友一定会看到沿路半山腰里有一条水渠,一边是陡峭的悬崖,一边是滚滚的渠水,蜿蜒的河水,宛如“天河”降临。顺横跨在半山腰的渠道倾泻而下,绵延20多公里,她就是“胜天渠”。“胜天渠”,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年,房山县(现为房山区)张坊公社(现为张坊镇)为进一步扩大农田灌溉面积,缓解当地用水紧张问题,充分合理地利用拒马河水源,摆脱“十年九旱”粮食大减产的困境,决定自力更生修建一条引水渠道。因渠道沿山而建,建设过程任务十分艰巨,根据当年“人定胜天”的一句格言,故取名为“胜天渠”。“胜天渠”上游取水口位于现在的十渡风景区西关上(五渡)村东,止于张坊镇广禄庄村,全长达21公里。其中,2600米开凿于悬崖峭壁之上,1100米穿梭在人工隧洞之中,260米在渡槽之上,水渠宽、深各为2米。经过一段时间的现场勘察设计, 1974年11月5日,“胜天渠”正式开工建设;到1976年5月17日“胜天渠”初步具备开闸通水条件;1976年底,山区段全部竣工交付使用。整个工程沿拒马河岸行进,施工条件差,技术标准高,其间要开凿隧洞3座、在千河口村需要建大型渡槽1座,在悬崖峭壁上开渠等艰巨工程多处,其工程浩大,任务艰巨。在当年那种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下,人们用双手、钢钎、铁锤穿山跨河,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开闸通水,堪称房山水利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胜天渠”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张坊、南尚乐、长沟等地2万多亩农田的灌溉和拒马河两岸地下水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彰显了当年房山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拼搏”的时代精神。进入新世纪,随着北京的城市化不断发展,用水量与日俱增,“胜天渠”的作用也发生了转变。为缓解北京西南部分生活和工业用水紧张状况,2003年北京市政府决定在房山区张坊镇建立水源应急供水工程,将胜天渠确定为应急供水主体工程,并对11公里的胜天渠主体工程进行了维护与加固。“胜天渠”是一座历史丰碑,她记载了房山人民当年那种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胜天渠”是一座红色地标,她为后人留下了一座十分珍贵的红色记忆。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