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lx256
zdlx256
关注数: 46
粉丝数: 62
发帖数: 2,098
关注贴吧数: 134
可惜生化危机没有地图mod。 如题,re2到re4,人物和武器mod都很不错,但是就是缺乏一个地图mod,我对re2,re3最大的怨念就是地图太小了,要是能开发地图mod就好了,增加可玩性。
六代机和 j20 可以还原 PLUS 里面的名场面了 看到伴飞拍摄的 j20,突然想起来 plus 里面的名场面,vf11 伴飞拍摄 yf21 的时候,yf21 加力一开,11 拼命都追不上。六代机三发全开,j20 跑到发动机报废都追不上。
ak加消音器后燃气喷脸问题严不严重? 如题,不论是活塞ar还是气吹ar,加消音器后,燃气喷脸的问题一直没解决,就是是高端如奈特AR,也只能缓解。近年来,不论是叙利亚还是俄乌战场,毛子也在大规模使用消音器,但是却没听到什么抱怨的声音。不知道是因为俄文很难在中文互联网传播,还是ak+消音器后燃气喷脸问题很小呢。 仔细想想,ak本来就不像ar一样有个从枪机直接联通脸部的缝隙,再加上抛壳窗很大,再加上长活原理,是不是就导致基本上没有燃气喷脸的问题呢?
191系列不知道会不会装备部队五十年。 只算小口径步枪的话,ak74到今年大规模装备部队五十年了,ar15就更不用说了,法玛斯呢也快五十年了,l85虽然抽象但是英国佬也没有大规模撤装,照这个趋势再装备二十多年也正常。反而像九五这种不到三十年就退二线的才是少数。现在191系列大规模铺开了,如果枪械没什么革命性变化的话,我觉得191只怕也会装备一线超过五十年。
SS86擎天柱能不能在八十年代造出来? 最近看了很多ss86擎天柱的测评和把玩视频,发现ss86擎天柱的各项结构,零件都不算复杂。突然脑洞一下,如果穿越回八十年代,似乎造ss86也没什么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从八十年代索尼出的随身听来看,当时的塑料注塑技术已经很不错了,大不了把ss86放大一倍。
气吹AR为什么没有厂家在导气箍上加气体调节装置 如题,urgi的资料,很大的篇幅都在讲导气箍的位置对导气系统的影响。比如卡宾位置的导气箍容易过量导气,这里我就疑惑了,为什么没有厂家在气吹ar的导气箍上加一个调节钮呢?既然活塞枪大家都是这么解决控制导气量的问题,为什么气吹枪不这么做?
为什么最终战无正还要穿着蟹壳呢? 如题,本来这个蟹壳就是无正的伪装,第一次救🐔的时候带着蟹壳是很正常。但是为什么后面的最终战也要带呢?明明所有人都知道驾驶员是阿斯兰了,核动力的强自和命运都出场了,这时候再伪装有什么意义? 当然观众有上帝视角知道蟹壳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强自挡钢钉,但是剧里面阿斯兰不知道啊,这么厚重的蟹壳对无正也是个沉重的负担,要不然阿斯兰第一次救🐔的时候也不至于气喘吁吁。
哪位大佬能发个mg魔蟹的图片,看看到底有多大 我没买过mg魔蟹,印象中这个应该和mg78差不多大,但是看有人发的图片又觉得不止,哪位大佬能发给对比图。
终结者2里面的那支1887应该是一支严重违法的枪支吧 如题,那支1887锯断了枪管和枪托,在美帝这无论如何都算是重罪了把。T800虽然不怕,但是开头在洛杉矶开酒吧的老板持有这玩意,就真不怕ATF上门查水表?
如果重制维罗妮卡的话,大家觉得有哪些素材可以重复利用。 首先,克莱儿、威斯克的人物模型可以用,re2的监狱,re3的医院、母巢实验室,re4的城堡,小岛上的军事基地都可以重复利用。 武器的话,re3的格洛克可以用,原版维罗妮卡还可以升级成三连发,正好用re3的格洛克g18,弓弩可以直接用re4的,原版维罗妮卡也有上爆炸箭头的设定,原版有AK,可以直接用生化8里面的。 这么一算,不少素材可以重复利用啊。
关于霰弹枪12号口径的来源 我看网络上还有很多人以为12号口径是指一发霰弹里面有12个小球。实际上12号口径是指一磅铅熔成12个小球,每个小球的直径就是12号口径。借下面的表格说明。
我怀疑流浪地球的编剧是不是也是macross粉丝 有一段刘培强带着老婆飞行的剧情,我觉得完全实在致敬可曾里面一条辉和未莎掉到地球上后,为了寻找幸存者,开着vf1在一片废墟中飞行的情节。甚至流浪地球2里面这段剧情可能就是为了拍这个镜头编的。 另外,里面九万公里高的太空电梯实在是太帅了。
希望RE4里面左手能有更好的演出 原版4代里面右手是让人最咬牙切齿的怪物,也是最难打的怪物。而左手除了贡献了一次qte之外,就没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了。希望RE4能够把左手也设计成能单独对抗,又区别于右手的怪物。
话说初代的布里泰司令去哪儿呢? 刚刚把live看完了,发现初代的参谋一直在当参谋,但是当年的布里泰司令去哪儿呢?按道理,第一次星间战争结束后,他才是地球周边几百光年范围内最强大军事力量的掌控者。没有他,地球都没了,有没有哪部作品交代了他干什么去了?继续带着舰队在太空中飘着?
真是服了,K/D值0.7也能被拉到小黑屋。 大半个月前,刷B站看到COD16打折的消息,想着最近不忙,就50年入国军,在阿根廷区买了一个COD16。刚开始由于地图不熟悉、身法无、枪法菜被人狂虐,最夸张的一次是不小心选了硬核模式,进了集装箱堆场,被人杀了个8:50,整场都是“我在哪?谁开的枪?”,后来被人虐多了,地图也熟悉了,枪法也有长进了,慢慢的k/d值也能大于1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战,总KD值到了0.7,结果前天匹配不到人,上网一查才知道进了小黑屋,真是服了,我要是开挂能打出这种战绩?网上说要在小黑屋打10局,昨天我看着神仙打架,都不演了,直接透视+穿墙。最有意思的是,昨天一局3vs3的搜索摧毁模式,5个人开挂,我战绩0:6,然后居然对方还打字要和我方人员单挑,我就怒了,你们这几个挂b,没一点逼数吗?你们单挑个鬼啊,比谁的外挂强吗?
枪械的模块化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零几年那会,枪械的模块化是最时髦的概念,但是这么十多年过去了,最成功的scar也没有大规模装备部队。枪械的模块化听着很美好,根据任务类型不同,快速换不同长度、口径的枪管、枪机。但是仔细想想,在实际操作中确不是这么回事。以常规步兵为例,日常使用的就是常规尺寸的步枪,参加的训练也是常规尺寸的步枪的训练,不会没事参加狙击手或者是CQB训练,基本上也用不到长枪管的精确步枪和短步枪,而且在执行任务是也不可能背着一套枪管走,碰到要清房间了再临时换枪管。而且模块化肯定是要留下大量的冗余,我一直就觉得scar比ar15臃肿多了。唯一的优点就是方便了后勤维修,但是都到后方了也就不缺专用工具了,PLA营里面就有专门的后勤保障分队了,不要说枪了步战车都能修。再说特种部队,特种部队更是各司其职,专业程度更高,更加不会没事换枪管玩。
从1/1自由高达立像来看,感觉头部的近防炮口径非常小 从设定来看,这玩意有76mm口径,但是和安装的工人一对比,这玩意要么口径没有76mm,要么就不是加特林原理 ,感觉整个自由高达的头部都没有a10攻击机的30mm机炮大。
这个算那种复古车 俄军在叙利亚缴获了一部自爆摩托,那么问题来了,这算什么复古车?
AK103算不算akm的现代化改进版 akm→小口径化就是ak74→经过现代化改装后就是ak74m→在ak74m的基础上放大口径变成ak103 ak103和akm对比的话口径相同,自动方式相同,击发机构相同,也就是枪口装置,枪托,弹匣有些区别。所以 ak103≈akm?
我觉得macross后续战舰的设计都没有能超过sdf1的。a 我觉得macross后续战舰的设计都没有能超过sdf1的。adf1的设计在科幻史上都能占据一席之地,模型的人气也证明了这一点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