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牛哥的小木屋 阿牛哥的小木屋
关注数: 39 粉丝数: 44 发帖数: 2,103 关注贴吧数: 37
关于修正栾川-卢氏高速公路走向选址的建议书 河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城乡规划处: 欣闻将修建栾川至卢氏高速公路,对于豫西山区,尤其是革命老区,改善交通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意义。 窃以为选址有不当之处,现对公示提出异议。 建议栾川-卢氏高速走向为:栾川庙子镇----石庙----陶湾----三川大红----青山----张前沟----大石河----涧西连接三淅高速。 兹汇集大石河革命老区七千多名人民群众的呼声,上书贵处,提议改址,请再酌。 理由如下: 一、理应对老区二次反哺 大石河山区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红军长征的路经之地,自卢栾交界的皮皮岭到水峪河留下了当年红军的脚印,当地群众为红军提供了无私的帮助,许多大石河乃至文峪的进步青年在红军的影响下,走向了革命的道路,为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甚至献出生命。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修建300战备公路(现S322),县内有识之士,不忘老区人民,力主公路经由大石河山区,视为第一次对革命老区的反哺。借此修建卢栾高速之际,解决大石河山区七千父老乡亲出行难的历史问题,应对革命老区进行第二次反哺,以告慰革命先辈们的夙愿。 二、改址有助于国防建设 大石河山区是重要的军事基地,矿产资源无法开采,农林牧药资源无法开发,严重地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山区人民为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卢栾高速改址经由大石河,不但解决当地百姓出行的困境,而且有助于军事物资的快速进出,极大地提高军事机动能力,实为两全其美之策。 三、缩短路程和降低费用 原公示高速路程占地约8268亩。路线全长约74.6公里,特大桥6座、大桥46座、中桥7座,互通式立交7座,隧道23座,匝道收费站5处,服务区2处,养护区2处。若改经大石河山区,整个里程可缩短10公里左右,减少特大桥、大桥、中桥15座,减少耕地2100亩,建设费用可节省20亿。 四、促进全域旅游开发建设 遵照卢氏县旅发委关于卢氏县全域旅游的文件精神,大石河山区已纳入红色和休闲旅游线路的整体规划。卢栾高速改址是对这一重要举措的有力呼应,是全县脱贫攻坚的又一支撑点。 综上所述,恳请河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城乡规划处采纳民意,重新规划并修正栾川-卢氏高速公路走向选址。 香子坪村 张前沟村 灰堆石村 通河村 煤沟村 草沟村 假沙爬村 大石河村 黄毛沟村 干沟村 大桑沟村 倡议人:阿牛哥
一通石碑将开村历史拉长四百年 十几年前,拜读卢氏县文化名人李啸东先生的鸿篇巨著《云端高路》,从中得知县邑东南石河之大桑沟有一通张氏祖茔碑。其时,李先生忙于追赶时任县委书记杜保乾的脚步,把握杜保乾的脉搏,树立杜保乾的形象,对这通石碑的描述聊聊数语,未尽其详。然而,就这几句话却在我脑海萦绕徘徊,挥之不去。 岁在丁酉年中秋时节,沉疴未愈,决意逃离繁华,登上云端高路,遁入白云深处,顺便探寻梦牵魂绕的张氏祖茔碑。 怎奈天公不作美,秋雨连绵。虽说碑之处与寄所仅千米之遥,然山路湿滑,崎岖泥泞,无法靠近。 逾两日,淫雨渐停,山路稍稍干爽一些,便迫不及待地携了水桶、水瓢、扫把、抹布前往。十数分钟,爬到一个叫松树沟的山坳里。这是一片数亩开阔的坪地,据张氏后人指点,碑在坪地西北角两棵老柿子树下。碑原是立着的,现在断了,淹没在荒草中。一说六十年代末,张氏后人中的毛派积极分子为表忠心,挥舞镰刀、锤子,将石碑断为两截;一说土地承包后,坟地分给外姓马氏,马氏犁地,不小心将碑挂倒,断为两截。 我在草丛中一点一点地扒拉着,费了好长时间,不见碑之踪影。就在我绝望、放弃之际,碑之一角显露出来。欣喜之余,连忙三叩九拜,表达我对张氏先祖的叨扰。 拔掉杂草、清除淤泥,用扫帚蘸着山泉一遍一遍地洗刷,字迹渐渐清晰,碑文赫然如下:
微信一篇美文疯传 大石河火了 昨天,清清卢氏微信订阅号发表了一篇由三门峡知名报人撰写的文章《游走大石河》,迅速在圈内疯传。 大石河要火了! 大石河要火了! 大石河要火了!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大石河在哪儿 从县城出发,向南过老洛河大桥折东沿省道S322朝栾川方向,过涧西,逆河而上,进入文峪,左侧伏虎山,依次是虎头、虎身,虎尾。沿途20多华里,文峪河谷由宽变窄,从上千米到几百米,再到十几米,地势也由丘陵黄土变成夹岸高耸的山石。自此进入大石河山区。 大石河的由来 从良将沟(又称料浆沟)后窄口处以上15华里,称水河(官方称之为水峪河),呈峡谷状,为褶皱地形,两岸山石与河底相连构成U型槽,河水从槽中流过。大石河大概就是由此而名。未修公路之前,15里水河有72道峢石,河水丰沛,可以放筏。水河上端有窄老凹,宽仅数米。 大石河有多大 过窄老凹和卫星隧道,左侧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通大桑沟;沿公路再上右侧依次为黄毛沟、干沟;紧挨着就是大石河,是个集镇,曾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公路的下方;继续向前为煤沟口;从煤沟口向右进沟翻越门槛岭通往假沙爬和草沟;过了煤沟口是通河;过了通河,右侧依次是灰堆石和张前沟;主路通香子坪,到皮皮岭,进入栾川境界。想当年,栾川隶属卢氏,这是后话。 这下明白了吧?大石河山区有10个村(自然村,也是行政村),包括我在内7000多人。 至于他的地理坐标、实际面积是专业人士、专业行家的事儿。 大石河的历史 从啥时候起这个地方叫大石河,我不知道,我相信父辈们也不知道,父辈的父辈们也不知道,反正很古老了。有个传说能印证这个地方在秦皇汉武时就有了。你想王莽篡汉是哪一年?王莽追沟子撵刘秀,一路小跑,翻过皮皮岭,来到香子坪,下到干江河,追到箭沟山,出了良将沟,黑了宿,第二天一大早在一个不叫范村的饭村吃的饭。。。。。。还有一段比较近的历史,不到百十年前,老J和老M争天下,老M的部下也是按照刘秀的路线走的。 扯远了,大石河和地球一起诞生,曾经沧海桑田。真要考古,我建议由俺本家卢氏考古界的权威人士牛爱民来承担这个课题。 大石河的源头 大石河的源头起源于皮皮岭,也起源于张前沟垴,也起源于灰堆石的虼蚤垴、曾沟垴。至于哪个是正源,还得靠专业人士来实地考察,正本清源。从这三条沟出来的水汇集在一起,称通河。沿途接纳壮沟、煤沟、干沟、黄毛沟、大桑沟主要来水后,在窄老凹汇集成水河,再下成文峪河,自涧西北拐流入洛河。 大石河差点成了洛河的源头。不信,你翻翻卢氏的历史。想当年,咱们的孔圣人来卢氏,干啥?考察!考察啥?探寻洛河的源头!孔圣人驾车到文峪,不成想,被文峪的一群二逼青年缠住,非要孔圣人演讲。这一讲,就是几天几夜,把探寻洛源的事儿忘得一干二净,也有人说,孔圣人把探源一事儿交给子路、颜回。大石河终究不是洛河的源头,但有了孔圣人的光辉罩着,至少是一条有名气的支流。 大石河的三好 大石河的芋豆好吃,糁子汤好喝,大闺女好看,是为大石河“三好”。这可是有出处滴!这话流传至今差不多五十年左右,出自当时一位主政大石河人民公社的一位干部,此人若健在,当八十有余,九十不足。若真要考证,还来得及。在那个年代,此话一出,还被批了一阵子。 至于大石河的其它方面,我相信这块砖头一扔,必将引来美玉! 当心挨砖头!!!
酒都醉城大卢氏 虽说离开卢氏将近二十年了,但我生于斯、长于斯,户籍仍在卢氏,亲朋好友以卢氏居多,每年都会因二月十五和亲戚朋友家的婚丧嫁娶回卢氏,我依旧是三十七万分之一。 回想第一次喝酒,大约在十三四岁。那时,在二十多里开外的公社上初中,一个冬日周六的下午我从学校跑回家,又饥又饿,寻遍灶房和馍篮,没有可充饥的东西。无意间发现屋堂的桌子上放着两瓶酒,突然想起大人们常说:“酒是粮食精。”想必这酒能充饥。于是我就拧开酒盖儿,抿了一小口。顿时,一股火烧火燎的蹿劲儿直冲鼻孔。来不及拧住瓶盖儿,小脸开始发烧,脑袋天旋地转,两腿一软,仆倒在桌子腿下。过了一会儿,勉强起来,钻进被窝,急促地呼吸着。。。。。。 正式开始喝酒是我参加革命工作的两年之后。看到比我大的、比我小的同事三五成群,对钱买烟买酒,行令划拳,煞是羡慕。于是乎,咬咬牙印,从五十块大洋的月薪中抽出两块零五分买来一瓶川粬(一块七毛钱)外加一包不带把香烟(三毛五分钱)请师父教划拳。渐渐地拳艺大长,酒量见增,过起了对酒当歌的青春生活。 酒壮怂人胆,仗着拳艺和酒量,不满足于乡村小镇的天地,开始挥师县城。政府后院单身楼里留下过我的秽物,土坯房中浸淫过我的尿渍。。。。。。
卢氏,你怎么不是千年古县? 昨日,省民政厅传来消息,我省的长葛市被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认定为“千年古县”,至此,我省已有7个县(市)成为“千年古县”。   据悉,由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负责的“千年古县”是“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重点项目之一,是依据“中国地名文化遗产鉴定标准体系” 和“地名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对象鉴定标准”,从全国800余个“千年古县”中,优选出100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名文化内涵丰富的古县,进行“千年古县”的重点保护和国内外宣传工作。   目前,全国已认定“千年古县”60个。此前,我省已有新郑市、汤阴县、沁阳市、修武县、汝南县、上蔡县等6个县(市)先后被认定为“千年古县”,此次长葛市又成功入选,成为我省第7个“千年古县”。   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它将促进古县产生世人聚焦的平台效应、遗产保护的自觉效应、旅游崛起的带动效应、城市建管的魅力效应、文化发展的创意效应、市民素养的提升效应、对外开放的立体效应、品牌打造的叠加效应,以及经济发展的跨越效应。   据了解,“千年古县”的申报,采取自愿申报的原则,申报后再层层推荐,由专家考察评估,最后进行审定。目前,我省项城市、淮阳县已申报“千年古县”,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专家组已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待召开专家评审会后审定。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