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棺 楠木棺
关注数: 43 粉丝数: 18 发帖数: 154 关注贴吧数: 28
我说夏朝(五) 13.历史补遗(信不信由你): 首先,补充几点关于“后羿代夏”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一些事情: 1.后羿这个人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一个为数不多的在夏朝历史上留名的人,首先是因为他的箭术。(这里我着重说一下:以下事件属于一家之言,姑且听之,在考古实物证据出来以前,任何较真的举动都是不明智的、徒劳的。)后羿因为箭术高超,被封倒了翼州,可以代夏王(太康)为其讨伐各个方国。 2.大臣武观进言,说后羿的不是(有人认为这是嫉妒的表现,其实我看,后以以后的表现证明他确实应该有许多的不是),结果太康罢免了后羿,后一回到他的老家——有穷国。(这里有说法称武观想在半路将后羿杀死,这不能令人信服,理由也简单:没这个必要。) 3.有的人将羿的相关故事和后羿混为一人谈(嫦娥奔月、逢蒙射师),明显的拼凑,不能信。 4.少康曾经有个智囊(怀疑是后人照搬《三国演义》),这个人叫崇开,是代国的后代(代国叫寒浞给灭了)。少康曾经“五顾茅庐”将他请为自己的老师。 5.寒浞这个人,有人说他是寒国的弃子(这倒可以解释在那个纯朴的年代,为什么他那样奸诈到心理变态)。 6.关于少康的反击,有一种说法:少康要离间寒浞的两个儿子——奡和豷。于是分别派了两个卧底——女艾(前面提到了)和戴宁。这一天寒浞出游,戴宁撺掇奡入宫夺权;豷被女艾带着随后而来。这样,太康先不费吹灰之力拿下豷的封地,然后乘二虎相争之机,来了个“一锅端”。 其次,补充几点有关“孔甲乱夏”的事情: 7.刘累由于御龙有功,受封。他的封地是当初豸韦氏的封地,这样造成当地居民的不满、不服。 8.刘累逃亡到鲁,御龙的工作交给了一个叫师门的。这个师门典型的“刺头”,多次自我感觉良好地冲撞孔甲,孔甲于是在宫城郊外把他引出来宰了。结果,师门到上帝那里告了孔甲一大状,霎时间天地惊变,下雨又下火(天灾的合理夸张)。孔甲当时就害怕了,忙在郊外请巫师作法、祷告,结果在回宫的途中,孔甲这位爷就惊吓过度死亡了。
我说夏朝(三) 9.在平淡中滑坡: 少康死了,就轮到他那个曾经冲锋陷阵过的儿子杼继任了。杼,或者被称作予、宁,早先居住在原(河南济源县原村),后来搬到了老邱(河南开封境内)。杼这个君主是个“马上皇帝”,他的一生可能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少年时帮着父亲夺天下,现在自己继位了就要帮着子孙后代守天下。杼在位时对东夷实施了远征——就是打到东夷老家去,变防守为侵略(有点儿拿破仑的意思)。杼在史书上称是他发明了皮甲和矛,在战争中搞军事发明,使自己的军队强大,结果杼的军队一直打到了海滨,把东夷打得四散而逃,最终屈服了。老天爷也不想看见东夷的老少都被挤到海里去,于是在这个时候把一直罕见的吉祥动物——九尾白狐摆在了杼面前,杼猎得了九尾白狐,高高兴兴地回去了。杼是个短命的家伙(可能是战争创伤),二十七岁就告别了人世。 杼的儿子芬(名槐)继位,九夷来朝,很是和谐。芬在位四十四年崩。 芒继位,他在位时干的一件大事,就是祭奠黄河,把据说是当年舜赐的玄圭(《禹贡》上有记载,是一块儿罕见的黑玉)投到黄河里(这可能是某种仪式,估计黄河那些年又不消停了)。芒还在东海捕捉到一支大鱼(有的说是大鸟),认为是神赐给他的(往黄河里投玉的回报?),于是乐得合不拢嘴。芒在位五十八年崩。 泄继位,把东夷封了爵位,表现了友好。在位二十五年崩。 不降继位,听名字就知道是个“铁血君主”,他在位刚六年就不满足于和平的现状,起兵向西征伐九苑(战争结果自行想象)。 不降临死把王位传给了弟弟扃,但是这个扃只在位十八年就死了。 扃的儿子胤甲(名廑)继位。这个倒霉孩子遇上了当时的旱纪(就像冰河世纪一样,有一阵子中原大地炎热异常),旱灾十分严重,传闻当时的几条重要的河流都快干涸了,晚年的胤甲居住在西河(晋南某地),实在受不了给热死了。 *夏朝时的国家也就相当于一个省都不到的范围,国都人口也没多少,只是因为王居于此才是国都,所以王都在那个时候可以很轻易的转移搬迁。搬迁的依据包括:自然环境的变迁;军事斗争的需要;一些王的个人主观意愿等。所以迁都是常事,作为“夏朝的首都”也没什么可值得自豪的。
我说夏朝(一) 1.从大禹说起: 虚无缥缈的夏朝,让我们从一个传奇的人物:“禹”说起。 禹,这个人物我认为相当于大清朝的清圣祖——努尔哈赤。他不是夏朝的第一个皇帝,但是他一手将他的子孙推上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王座上。 夸耀至此,让我们从华丽的词藻走到现实历史中来。 首先,让我们看看大禹的身世: 大禹的父亲,我们都知道是鲧,这是大家都认同的。我要声明的是,我这里写的,都是一家之言,肯定有不同的说法,反正是那么早的事情,没有留下信史,谁只要拿出证据就能有个新的说法。所以我这里一说,大家一看,信不信随你。 在往上倒,禹的爷爷、曾祖父都是谁? 《山海经》我们说是一部虚无而又有着几分可信度的“史书”。里面记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这个白马,有人说就是鲧。也就是说鲧是皇帝的孙子,这个好像和时代不符。还有一种说法,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的鲧。这还有点儿可能。起码时代符合了。其实这就是身为圣贤先祖的无奈了,只能名人的父亲是名人,所以你不信这个系谱,也无法找到一个名字——鲧真正的父亲的名字。 鲧的正妻是士敬,他们两个的孩子叫炎融。禹是侧室(当时有这个称呼的话)有莘氏的孩子,当然,后人认为鲧不应该生出这么“聪明”的孩子,或者说是为了遮羞,于是说:有莘氏感而怀禹(就像舜、后稷等先贤一样),预备生在了石纽(今四川北川县境内)这个地方。 当鲧因为治水不力,被大舜派祝融(估计是个女性,当时“祝融”这个名字是古时候女子时髦的名字)在羽郊(今山东临沂境内)给杀了。(当然,你也可以说他被流放了,但别说他变成龙升天了。)禹就接替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他开始展现才华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