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六七二八
一九七六七二八
关注数: 5
粉丝数: 28
发帖数: 1,427
关注贴吧数: 24
南京雨花石现在怎么样? 还有出产吗?质地怎么样?
阜新玛瑙雕工具有什么特点吗? 大神给说说
水草玛瑙吊缀能收藏不?
去了一趟新立城大庙(普门寺) 里面有个戴眼镜的女师傅会看命,不知道她发号咋称呼
古城子360元买的,大神给看看
古城子买的,大神看看是不是合成的?
见证历史的抚顺站 (照片是我前天路过时,钻进铁皮围墙拍到的,嘿嘿)
阜新的水草玛瑙怎么样? 有赏玩的前景怎样?
求助大神!在哪能看到西露天矿的这个角度? 我也想拍摄照片
抚顺卖琥珀的地方过年开门不? 过年卖不卖?我在长春,想坐火车去看看
抚顺哪里卖琥珀好呀? 有假的吗?怎么看啊?
我的阜新印象(去了两天)
乾安最近有震吗? 关注中... 有没有?
松原哪有煤矿呀? 想看看,开开眼。
通化市的煤矿在哪呀? 想看看煤矿到底啥个样。
梅河口有煤矿吗? 在哪呀?
辽源有煤矿吗? 在哪呀?
到底哪个地方台春晚好看? 本山大叔今年出不出来?讲一讲你们都看哪个地方台春晚?
到底哪个地方台春晚好看? 本山大叔今年出不出来?讲一讲你们都看哪个地方台春晚?
到底哪个地方台春晚好看? 本山大叔今年出不出来?讲一讲你们都看哪个地方台春晚?
到底哪个地方台春晚好看? 本山大叔今年出不出来?讲一讲你们都看哪个地方台春晚?
到底哪个地方台春晚好看? 本山大叔今年出不出来?讲一讲你们都看哪个地方台春晚?
到底哪个地方台春晚好看? 本山大叔今年出不出来?讲一讲你们都看哪个地方台春晚?
到底哪个地方台春晚好看? 本山大叔今年出不出来?讲一讲你们都看哪个地方台春晚?
我闹出笑话来了 昨天下午在千货百货一楼,烟酒柜台,看好了“大重九”香烟,10元一盒。以前很喜欢抽这个,后来好多年看不到这个香烟了,好不容易看到了当然要买几条,一张嘴告诉服务员:“要两条大重九”,服务员取完烟往柜台上一摆也一开口:“两千!”……我听完当时一身冷汗,标签少看一个“0”,擦!搞糗(Qiu)了……⊙▽⊙
半夜1:45到的阜新 住在商贸城附近,早晨在解放大街和电工街走一圈(没想到这些年变化这么大,老部队的影子都没了,变成军韵家园了)。之后,去了一趟海州露天矿公园,老机车挺给力! 又去了海州庙(不算大),还有古玩城(真的很后悔)。还有玛瑙城,买了几块喜欢的玛瑙(阜新特别是煤矿和玛瑙,总不能买2斤煤块揣兜带回家啊,所以买玛瑙喽)。肚子好饿,吃的晋小二刀削面,点的小碗的素锦面和麻辣瓜条,挺好吃的……明天上午到解放广场拍拍毛主席像,还有佛寺镇瑞安寺,之后不知道阜新还有什么特色景点和特产了……19点火车,回家和老妈妈一起过年……
到阜新了 到了,到了。
火车站打车到解放广场多少钱? 阜新出租车全都打表还是事先讲价钱?
阜新的出租车怎样打? 出租车起步多少钱?坐公交多少钱?
阜新~我终于来了 车票买好,后天到。 阔别20年了,有时做梦都梦到曾经的以往…… 使我真正的感觉到什么是“魂牵梦绕”,这回,我终于下定决心,回到阜新好好的看一看。 (谁欢迎我就祝他(她)活到100岁!)
温馨提示: 春节即将到来,有小孩的员工们请注意,告诉他们放鞭炮不要往下水道里扔,有沼气,容易发生此类情况!(大家快转)
春节即将到来,有小孩的员工们请注意,告诉他们放鞭炮不要往下水道里扔,有沼气,容易发生此类情况!(大家快转)
彰武有啥旅游景点? 介绍下哈
求助乘车路线 阜新人杰地灵,山明水秀。 姑娘俊美,小伙健硕,儿童聪颖,老人长生…… 一直以来就想到阜新几处寺院去拜拜,但又怕找不到,所以特来求问大家吉祥寺、瑞应寺、普安寺、海州庙在火车站分别乘坐什么车能到?有劳大家了。
张三丰和阜新有关系吗? 谁知道?
长春到阜新的火车几点有? 请大神帮忙
中央最新精神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汪洋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听取地震局等有关部门和专家关于2013年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汇报以及2014年地震趋势分析意见,研究部署防震减灾重点工作。 汪洋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认识做好防震减灾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坚持统一指挥、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坚持突出重点、全面防御的工作思路,统筹推进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防震减灾和抗震救灾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汪洋要求,要清醒认识我国地震多发的国情和当前地震活跃的态势,强化震情跟踪监视,力争做出有减灾实效的预测预报。有关地区要按照防大震要求,认真做好应急预案和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做好城乡老旧房屋、重要基础设施和次生灾害源隐患排查和抗震加固,夯实抗震设防基础。要瞄准实际需求,大力推进地震科技创新。要因地制宜开展地震宣传教育,提升群众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求证实 1月9日下午13点多谁看到天空中的彩虹了?哪个方向?
求证实 1月9日下午13点多谁看到天空中的彩虹了?哪个方向?
求证实 1月9日下午13点多谁看到天空中的彩虹了?哪个方向?
求证实 1月9日下午13点多谁看到天空中的彩虹了?哪个方向?
求证实 1月9日下午13点多谁看到天空中的彩虹了?哪个方向?
1月9日下午13点多谁看到天空上的彩虹了? 大概哪个方位?
求解 两个房间,两个固定摆放的指南针的指针位置同时偏移了2度左右,中午到现在都是这样,求解!
求解! 两个房间,两个固定摆放的指南针的指针位置同时偏移了2度左右,中午到现在都是这样,求解!
求解! 两个房间,两个固定摆放的指南针的指针位置同时偏移了2度左右,中午到现在都是这样,求解!
求解! 两个房间,两个固定摆放的指南针的指针位置同时偏移了2度左右,中午到现在都是这样,求解!
求解! 两个房间,两个固定摆放的指南针的指针位置同时偏移了2度左右,中午到现在都是这样,求解!
求解! 两个房间,两个固定摆放的指南针的指针位置同时偏移了2度左右,中午到现在都是这样,求解!
家里固定位置摆放的指南针指针偏移了2度左右,求解! 两个房间,两个固定摆放的指南针的指针位置同时偏移了2度左右,中午到现在都是这样,求解!
外面下雨了吗?
被成功预测出的海城大地震 1975年:世界上第一个被准确预报的大地震 海城大地震如此预报 六年轻人靠土仪器成功测出地震 编者按 在接近“7 28”唐山大地震30周年的时候,有关地震的新闻格外引人注意。我们在这里拂去尘封,走入历史的深处,去探寻那些与地震有关的故事。我们首先找到了海城地震,这个世界上第一个被准确预报的大地震,当时的情况是这样发生的——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农历腊月二十三,正是中国传统的“小年”。海城发生里氏7.3级大地震,震中在当时岔沟公社西南北庙子一带,覆盖海城全境,附近有100多万人。地震主要波及鞍山、辽阳、营口三大城市。远至大连、锦州、黑龙江、安徽、陕西,甚至日本也有感应,方圆达2000余公里。 在国家和辽宁省发出“辽南地区有地震”的预报之后,海城地震观测站临震前6个小时成功发出震前预报。海城大地震,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准确预报的大地震。国际地震界专家现场观测认为:1975年海城大地震的发生,摧毁了当时海城90的建筑,如果这次地震没有被准确预报,群众未能从住处尽快撤出,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至少在10万人以上,而实际死亡人数只有1000多人。 1.土仪器测出大灾难 时间紧迫,观测员王力华骑车到县里送报告 “里氏7.3级海城大地震的成功预报,多亏了海城地震观测站临震前6个小时的准确观测。”今年61岁的姜成田当时在该地震观测站做技术观测。 据介绍,1969年渤海地区发生地震后,华北地区又发生强震,国家地震局加强了东北南部的测报。因此1972年10月,海城建立了地震观测站,1973年1月1日正式投入观测。当时,地震观测站在海城县东部郊区的玉皇山脚下,4间瓦房,全站6人,其中包括5个临时工,最大的25岁,最小的才16岁。据说,测量海城大地震的仪器设备极其简陋,只有一台**型烟熏式地震仪,一台水氡分析仪,还有4种自己安装的测震设备。 当时,好学的姜成田还记下笔记:1975年1月8日晚,天阴沉沉,对面不见人,而且还有硫磺味1975年1月15日,海城首次出现小震活动。2月1日至2月4日,先后发生20余次小震,地震观测站的土地电(用来观测岩石电阻率变化的仪器)可记录实跳信号,经观测,2月3日晚和2月4日一早分别发生4.3级和4.7级的有感地震。人们从梦中惊醒,个别百姓家倒了烟囱,房掉瓦。县地震办也在当天接到群众反映,有黄鼠狼搬家、大牲畜跳圈逃跑、老鼠发呆不怕人及井水上涨、变味、有响声等现象。这期间,辽宁省、鞍山地震办的领导电话不断。5个观测员一眼不眨地守着土仪器。2月4日下午2时,土地电终于出现6次大幅实跳信号,自制的地倾斜仪向东南方向报警,经大家共同研究“大地震在海城东南”,并以书面形式向县里报告:在海城东部今晚6时后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观测员乔昌满说,“地震时我和其他几个监测员仍在地震站监测仪器前观测数据。窗外不停地闪着蓝色的地光,在强烈的颠簸中屋子上的墙皮哗哗地往下掉,每个人身上都白花花的一片。虽然发生了剧烈的颠簸,但我们早就商量好了,坚守阵地,谁也不逃跑。为了保障电话的畅通,赵世海拿着电话提前躲到了石桌下面。我面前的土地电这时候已经跳到了最大。土倾斜、土地磁等仪器也都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强烈反应。我们几个人都守在自己的仪器旁,谁也没有说话,大家用目光进行着简单的交流。我自己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好听天由命了。幸运的是我们地震站所在地的地震幅度较小,一阵剧烈的颠簸后房子没有倒塌,墙壁也只是掉下了些墙皮,我们幸运地躲过了这次劫难” 时间紧迫,地震观测站决定立即向东南14个重点公社发通知,做好预防。由观测员王力华骑车到县里送书面报告。在送报告途中,王力华也把地震的预警消息传给路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当晚7时36分,突然一道蓝光闪电划破天际,紧接着闷雷般的响声从天而降,地光在空中闪过,红色火球从地面升起,房屋随之倒塌那“地动山摇”的时刻也成为了挥之不去的印记。 2.成功预测挽救10万生命 震后没水没电,工作人员仍坚持观测了7天7夜 里氏7.3级大地震可以说是一次灭顶之灾,但因为预测准确,把更多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据如今已搬迁到王石镇的海城地震观测站的负责人介绍,当时极震区的海城牌楼镇丁家沟生产大队,由于震前发动群众住进了防震棚,在全队700多间民房倒塌了550间的情况下,878人无一伤亡。位于极震区的英落公社,也因为震前及时疏散了群众,全社35786人,只有44人遇难。 据姜成田回忆,为了详细记录观测到的宝贵数据,地震来临前,所有工作人员每人管一摊,管电话、看土地电、看地倾斜仪震后,工作人员仍在没水没电的情况下,坚持观测了7天7夜,收集了上百次余震现象,为灾后清除障碍物争取时间,并为火车通过提供了安全保障。 据权威数字证明:由于这次无数个精确微观监测数据、无数条宏观信息收集及时地预报,以及采取的一系列应急防震措施,海城地震全区人员伤亡约1.8万人,其中重伤4292人,轻伤12688人,死亡1085人。在辽宁省地震办的指导下,海城地震观测站震前6小时预报挽救10万人的生命和40亿元经济损失,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海城地震作为“世界上第一次成功预报的强烈地震”载入史册,成为世界重大科技成就。
被成功预测出的海城大地震 1975年:世界上第一个被准确预报的大地震 海城大地震如此预报 六年轻人靠土仪器成功测出地震 编者按 在接近“7 28”唐山大地震30周年的时候,有关地震的新闻格外引人注意。我们在这里拂去尘封,走入历史的深处,去探寻那些与地震有关的故事。我们首先找到了海城地震,这个世界上第一个被准确预报的大地震,当时的情况是这样发生的——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农历腊月二十三,正是中国传统的“小年”。海城发生里氏7.3级大地震,震中在当时岔沟公社西南北庙子一带,覆盖海城全境,附近有100多万人。地震主要波及鞍山、辽阳、营口三大城市。远至大连、锦州、黑龙江、安徽、陕西,甚至日本也有感应,方圆达2000余公里。 在国家和辽宁省发出“辽南地区有地震”的预报之后,海城地震观测站临震前6个小时成功发出震前预报。海城大地震,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准确预报的大地震。国际地震界专家现场观测认为:1975年海城大地震的发生,摧毁了当时海城90的建筑,如果这次地震没有被准确预报,群众未能从住处尽快撤出,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至少在10万人以上,而实际死亡人数只有1000多人。 1.土仪器测出大灾难 时间紧迫,观测员王力华骑车到县里送报告 “里氏7.3级海城大地震的成功预报,多亏了海城地震观测站临震前6个小时的准确观测。”今年61岁的姜成田当时在该地震观测站做技术观测。 据介绍,1969年渤海地区发生地震后,华北地区又发生强震,国家地震局加强了东北南部的测报。因此1972年10月,海城建立了地震观测站,1973年1月1日正式投入观测。当时,地震观测站在海城县东部郊区的玉皇山脚下,4间瓦房,全站6人,其中包括5个临时工,最大的25岁,最小的才16岁。据说,测量海城大地震的仪器设备极其简陋,只有一台**型烟熏式地震仪,一台水氡分析仪,还有4种自己安装的测震设备。 当时,好学的姜成田还记下笔记:1975年1月8日晚,天阴沉沉,对面不见人,而且还有硫磺味1975年1月15日,海城首次出现小震活动。2月1日至2月4日,先后发生20余次小震,地震观测站的土地电(用来观测岩石电阻率变化的仪器)可记录实跳信号,经观测,2月3日晚和2月4日一早分别发生4.3级和4.7级的有感地震。人们从梦中惊醒,个别百姓家倒了烟囱,房掉瓦。县地震办也在当天接到群众反映,有黄鼠狼搬家、大牲畜跳圈逃跑、老鼠发呆不怕人及井水上涨、变味、有响声等现象。这期间,辽宁省、鞍山地震办的领导电话不断。5个观测员一眼不眨地守着土仪器。2月4日下午2时,土地电终于出现6次大幅实跳信号,自制的地倾斜仪向东南方向报警,经大家共同研究“大地震在海城东南”,并以书面形式向县里报告:在海城东部今晚6时后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观测员乔昌满说,“地震时我和其他几个监测员仍在地震站监测仪器前观测数据。窗外不停地闪着蓝色的地光,在强烈的颠簸中屋子上的墙皮哗哗地往下掉,每个人身上都白花花的一片。虽然发生了剧烈的颠簸,但我们早就商量好了,坚守阵地,谁也不逃跑。为了保障电话的畅通,赵世海拿着电话提前躲到了石桌下面。我面前的土地电这时候已经跳到了最大。土倾斜、土地磁等仪器也都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强烈反应。我们几个人都守在自己的仪器旁,谁也没有说话,大家用目光进行着简单的交流。我自己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好听天由命了。幸运的是我们地震站所在地的地震幅度较小,一阵剧烈的颠簸后房子没有倒塌,墙壁也只是掉下了些墙皮,我们幸运地躲过了这次劫难” 时间紧迫,地震观测站决定立即向东南14个重点公社发通知,做好预防。由观测员王力华骑车到县里送书面报告。在送报告途中,王力华也把地震的预警消息传给路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当晚7时36分,突然一道蓝光闪电划破天际,紧接着闷雷般的响声从天而降,地光在空中闪过,红色火球从地面升起,房屋随之倒塌那“地动山摇”的时刻也成为了挥之不去的印记。 2.成功预测挽救10万生命 震后没水没电,工作人员仍坚持观测了7天7夜 里氏7.3级大地震可以说是一次灭顶之灾,但因为预测准确,把更多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据如今已搬迁到王石镇的海城地震观测站的负责人介绍,当时极震区的海城牌楼镇丁家沟生产大队,由于震前发动群众住进了防震棚,在全队700多间民房倒塌了550间的情况下,878人无一伤亡。位于极震区的英落公社,也因为震前及时疏散了群众,全社35786人,只有44人遇难。 据姜成田回忆,为了详细记录观测到的宝贵数据,地震来临前,所有工作人员每人管一摊,管电话、看土地电、看地倾斜仪震后,工作人员仍在没水没电的情况下,坚持观测了7天7夜,收集了上百次余震现象,为灾后清除障碍物争取时间,并为火车通过提供了安全保障。 据权威数字证明:由于这次无数个精确微观监测数据、无数条宏观信息收集及时地预报,以及采取的一系列应急防震措施,海城地震全区人员伤亡约1.8万人,其中重伤4292人,轻伤12688人,死亡1085人。在辽宁省地震办的指导下,海城地震观测站震前6小时预报挽救10万人的生命和40亿元经济损失,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海城地震作为“世界上第一次成功预报的强烈地震”载入史册,成为世界重大科技成就。
被成功预测出的海城大地震 1975年:世界上第一个被准确预报的大地震 海城大地震如此预报 六年轻人靠土仪器成功测出地震 编者按 在接近“7 28”唐山大地震30周年的时候,有关地震的新闻格外引人注意。我们在这里拂去尘封,走入历史的深处,去探寻那些与地震有关的故事。我们首先找到了海城地震,这个世界上第一个被准确预报的大地震,当时的情况是这样发生的——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农历腊月二十三,正是中国传统的“小年”。海城发生里氏7.3级大地震,震中在当时岔沟公社西南北庙子一带,覆盖海城全境,附近有100多万人。地震主要波及鞍山、辽阳、营口三大城市。远至大连、锦州、黑龙江、安徽、陕西,甚至日本也有感应,方圆达2000余公里。 在国家和辽宁省发出“辽南地区有地震”的预报之后,海城地震观测站临震前6个小时成功发出震前预报。海城大地震,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准确预报的大地震。国际地震界专家现场观测认为:1975年海城大地震的发生,摧毁了当时海城90的建筑,如果这次地震没有被准确预报,群众未能从住处尽快撤出,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至少在10万人以上,而实际死亡人数只有1000多人。 1.土仪器测出大灾难 时间紧迫,观测员王力华骑车到县里送报告 “里氏7.3级海城大地震的成功预报,多亏了海城地震观测站临震前6个小时的准确观测。”今年61岁的姜成田当时在该地震观测站做技术观测。 据介绍,1969年渤海地区发生地震后,华北地区又发生强震,国家地震局加强了东北南部的测报。因此1972年10月,海城建立了地震观测站,1973年1月1日正式投入观测。当时,地震观测站在海城县东部郊区的玉皇山脚下,4间瓦房,全站6人,其中包括5个临时工,最大的25岁,最小的才16岁。据说,测量海城大地震的仪器设备极其简陋,只有一台**型烟熏式地震仪,一台水氡分析仪,还有4种自己安装的测震设备。 当时,好学的姜成田还记下笔记:1975年1月8日晚,天阴沉沉,对面不见人,而且还有硫磺味1975年1月15日,海城首次出现小震活动。2月1日至2月4日,先后发生20余次小震,地震观测站的土地电(用来观测岩石电阻率变化的仪器)可记录实跳信号,经观测,2月3日晚和2月4日一早分别发生4.3级和4.7级的有感地震。人们从梦中惊醒,个别百姓家倒了烟囱,房掉瓦。县地震办也在当天接到群众反映,有黄鼠狼搬家、大牲畜跳圈逃跑、老鼠发呆不怕人及井水上涨、变味、有响声等现象。这期间,辽宁省、鞍山地震办的领导电话不断。5个观测员一眼不眨地守着土仪器。2月4日下午2时,土地电终于出现6次大幅实跳信号,自制的地倾斜仪向东南方向报警,经大家共同研究“大地震在海城东南”,并以书面形式向县里报告:在海城东部今晚6时后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观测员乔昌满说,“地震时我和其他几个监测员仍在地震站监测仪器前观测数据。窗外不停地闪着蓝色的地光,在强烈的颠簸中屋子上的墙皮哗哗地往下掉,每个人身上都白花花的一片。虽然发生了剧烈的颠簸,但我们早就商量好了,坚守阵地,谁也不逃跑。为了保障电话的畅通,赵世海拿着电话提前躲到了石桌下面。我面前的土地电这时候已经跳到了最大。土倾斜、土地磁等仪器也都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强烈反应。我们几个人都守在自己的仪器旁,谁也没有说话,大家用目光进行着简单的交流。我自己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好听天由命了。幸运的是我们地震站所在地的地震幅度较小,一阵剧烈的颠簸后房子没有倒塌,墙壁也只是掉下了些墙皮,我们幸运地躲过了这次劫难” 时间紧迫,地震观测站决定立即向东南14个重点公社发通知,做好预防。由观测员王力华骑车到县里送书面报告。在送报告途中,王力华也把地震的预警消息传给路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当晚7时36分,突然一道蓝光闪电划破天际,紧接着闷雷般的响声从天而降,地光在空中闪过,红色火球从地面升起,房屋随之倒塌那“地动山摇”的时刻也成为了挥之不去的印记。 2.成功预测挽救10万生命 震后没水没电,工作人员仍坚持观测了7天7夜 里氏7.3级大地震可以说是一次灭顶之灾,但因为预测准确,把更多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据如今已搬迁到王石镇的海城地震观测站的负责人介绍,当时极震区的海城牌楼镇丁家沟生产大队,由于震前发动群众住进了防震棚,在全队700多间民房倒塌了550间的情况下,878人无一伤亡。位于极震区的英落公社,也因为震前及时疏散了群众,全社35786人,只有44人遇难。 据姜成田回忆,为了详细记录观测到的宝贵数据,地震来临前,所有工作人员每人管一摊,管电话、看土地电、看地倾斜仪震后,工作人员仍在没水没电的情况下,坚持观测了7天7夜,收集了上百次余震现象,为灾后清除障碍物争取时间,并为火车通过提供了安全保障。 据权威数字证明:由于这次无数个精确微观监测数据、无数条宏观信息收集及时地预报,以及采取的一系列应急防震措施,海城地震全区人员伤亡约1.8万人,其中重伤4292人,轻伤12688人,死亡1085人。在辽宁省地震办的指导下,海城地震观测站震前6小时预报挽救10万人的生命和40亿元经济损失,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海城地震作为“世界上第一次成功预报的强烈地震”载入史册,成为世界重大科技成就。
被成功预测出的海城大地震 1975年:世界上第一个被准确预报的大地震 海城大地震如此预报 六年轻人靠土仪器成功测出地震 编者按 在接近“7 28”唐山大地震30周年的时候,有关地震的新闻格外引人注意。我们在这里拂去尘封,走入历史的深处,去探寻那些与地震有关的故事。我们首先找到了海城地震,这个世界上第一个被准确预报的大地震,当时的情况是这样发生的——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农历腊月二十三,正是中国传统的“小年”。海城发生里氏7.3级大地震,震中在当时岔沟公社西南北庙子一带,覆盖海城全境,附近有100多万人。地震主要波及鞍山、辽阳、营口三大城市。远至大连、锦州、黑龙江、安徽、陕西,甚至日本也有感应,方圆达2000余公里。 在国家和辽宁省发出“辽南地区有地震”的预报之后,海城地震观测站临震前6个小时成功发出震前预报。海城大地震,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准确预报的大地震。国际地震界专家现场观测认为:1975年海城大地震的发生,摧毁了当时海城90的建筑,如果这次地震没有被准确预报,群众未能从住处尽快撤出,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至少在10万人以上,而实际死亡人数只有1000多人。 1.土仪器测出大灾难 时间紧迫,观测员王力华骑车到县里送报告 “里氏7.3级海城大地震的成功预报,多亏了海城地震观测站临震前6个小时的准确观测。”今年61岁的姜成田当时在该地震观测站做技术观测。 据介绍,1969年渤海地区发生地震后,华北地区又发生强震,国家地震局加强了东北南部的测报。因此1972年10月,海城建立了地震观测站,1973年1月1日正式投入观测。当时,地震观测站在海城县东部郊区的玉皇山脚下,4间瓦房,全站6人,其中包括5个临时工,最大的25岁,最小的才16岁。据说,测量海城大地震的仪器设备极其简陋,只有一台**型烟熏式地震仪,一台水氡分析仪,还有4种自己安装的测震设备。 当时,好学的姜成田还记下笔记:1975年1月8日晚,天阴沉沉,对面不见人,而且还有硫磺味1975年1月15日,海城首次出现小震活动。2月1日至2月4日,先后发生20余次小震,地震观测站的土地电(用来观测岩石电阻率变化的仪器)可记录实跳信号,经观测,2月3日晚和2月4日一早分别发生4.3级和4.7级的有感地震。人们从梦中惊醒,个别百姓家倒了烟囱,房掉瓦。县地震办也在当天接到群众反映,有黄鼠狼搬家、大牲畜跳圈逃跑、老鼠发呆不怕人及井水上涨、变味、有响声等现象。这期间,辽宁省、鞍山地震办的领导电话不断。5个观测员一眼不眨地守着土仪器。2月4日下午2时,土地电终于出现6次大幅实跳信号,自制的地倾斜仪向东南方向报警,经大家共同研究“大地震在海城东南”,并以书面形式向县里报告:在海城东部今晚6时后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观测员乔昌满说,“地震时我和其他几个监测员仍在地震站监测仪器前观测数据。窗外不停地闪着蓝色的地光,在强烈的颠簸中屋子上的墙皮哗哗地往下掉,每个人身上都白花花的一片。虽然发生了剧烈的颠簸,但我们早就商量好了,坚守阵地,谁也不逃跑。为了保障电话的畅通,赵世海拿着电话提前躲到了石桌下面。我面前的土地电这时候已经跳到了最大。土倾斜、土地磁等仪器也都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强烈反应。我们几个人都守在自己的仪器旁,谁也没有说话,大家用目光进行着简单的交流。我自己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好听天由命了。幸运的是我们地震站所在地的地震幅度较小,一阵剧烈的颠簸后房子没有倒塌,墙壁也只是掉下了些墙皮,我们幸运地躲过了这次劫难” 时间紧迫,地震观测站决定立即向东南14个重点公社发通知,做好预防。由观测员王力华骑车到县里送书面报告。在送报告途中,王力华也把地震的预警消息传给路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当晚7时36分,突然一道蓝光闪电划破天际,紧接着闷雷般的响声从天而降,地光在空中闪过,红色火球从地面升起,房屋随之倒塌那“地动山摇”的时刻也成为了挥之不去的印记。 2.成功预测挽救10万生命 震后没水没电,工作人员仍坚持观测了7天7夜 里氏7.3级大地震可以说是一次灭顶之灾,但因为预测准确,把更多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据如今已搬迁到王石镇的海城地震观测站的负责人介绍,当时极震区的海城牌楼镇丁家沟生产大队,由于震前发动群众住进了防震棚,在全队700多间民房倒塌了550间的情况下,878人无一伤亡。位于极震区的英落公社,也因为震前及时疏散了群众,全社35786人,只有44人遇难。 据姜成田回忆,为了详细记录观测到的宝贵数据,地震来临前,所有工作人员每人管一摊,管电话、看土地电、看地倾斜仪震后,工作人员仍在没水没电的情况下,坚持观测了7天7夜,收集了上百次余震现象,为灾后清除障碍物争取时间,并为火车通过提供了安全保障。 据权威数字证明:由于这次无数个精确微观监测数据、无数条宏观信息收集及时地预报,以及采取的一系列应急防震措施,海城地震全区人员伤亡约1.8万人,其中重伤4292人,轻伤12688人,死亡1085人。在辽宁省地震办的指导下,海城地震观测站震前6小时预报挽救10万人的生命和40亿元经济损失,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海城地震作为“世界上第一次成功预报的强烈地震”载入史册,成为世界重大科技成就。
地震吧太不给力了 地震吧的大吧主“脆裂性打击”、小吧主“有沙子看世界”和“小青蛇”是”梅世蓉“的人,将来定会遭更多人的不满:
吧主别删 地震吧的大吧主“脆裂性打击”、小吧主“有沙子看世界”和“小青蛇”是”梅世蓉“的人,将来定会遭更多人的不满:http://tieba.baidu.com/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43669744575&z=2784253855#43669744575
吉林长春气温好暖 我把棉鞋脱掉穿单鞋了
大家都喝什么牌子奶粉? 哪个地方出的奶粉好?
到哪里才能看到自己所在地的地磁指数啊? 到哪里才能看到自己所在地的地磁指数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