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吧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关注: 40,419 主题: 421,503 帖子: 421,503
时下热门
最新回复
最新发布
21
2023-10-08
🧑hhh
0
2023-10-08
莫听穿林打叶声”说起,词人在狂风骤雨中依然心境舒泰,如常踏歌而行。他感到,就是竹杖芒鞋在风雨泥泞中行走,也比骑马疾驰更为潇洒。怕什么风吹雨打呢?任凭一辈子……
0
2023-10-08
嘉祐进士。曾任祠部员外郎、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晚年贬谪惠州、儋州。后赦还,途中病死常州,享年六十五岁。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诗、词……
2
2023-10-07
苏轼晚年被贬广东惠州时,尝到了新鲜的荔枝,觉得味道非常好,可转念又深恶痛绝,因为他联想到了杨贵妃吃荔枝,想起了杜牧的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0
2023-10-07
苏颂罢相范百禄附   元祐七年十二月甲子,新京西路转运副使、左朝散郎贾易知苏州。   八年二月丙寅[11],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苏颂奏:『伏睹侍御史杨畏言……
0
2023-10-07
吕惠卿言:『奉诏与曾布同根究市易事。勾集行人照证,而有臣未到已前布所取状,臣恐当再行审覆。乞下开封府,暂追付臣处供析,即更不系禁。』中书欲依惠所乞施行,上……
0
2023-10-07
神宗即位第三天,三司使韩绛奏报:自仁宗朝宋夏战争以来,征调财力,动用国库,“百年之积,惟存空簿”。他这才知道自己继承的是怎样一幅摊子。 不过二十岁正是血气……
0
2023-10-07
钱钟书说宋诗的长短得失最为透彻:“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
0
2023-10-07
高太后是元祐更化的核心人物,元祐旧臣都仰承她的鼻息,没把小皇帝放在眼里,甚至连他说话都爱理不理。在高太后的阴影下,宋哲宗活得很压抑,对高太后和元祐诸臣积聚……
0
2023-10-07
苏轼在杭州时,沈括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出使杭州,专门去苏府拜访苏轼。他和苏轼称兄道弟,拼命套近乎,求得一本苏轼的诗集。等回到汴京后,沈括就变了脸,埋头研究这本……
0
2023-10-07
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苏轼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写的。当时他以被管制者的身份游长江边的赤鼻矶,因这里也曾被传作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于是浮想……
0
2023-10-07
苏轼当时之所以到密州赴任,也是为了能够与当时在济南的弟弟苏辙离得。苏辙是苏轼唯一的同胞弟弟,兄弟感情笃深,幼时经常对床彻夜长谈诗歌相合。 在密州待了一年之……
2
2023-10-07
朱棣上位后,立刻调回夏原吉,任命他为户部尚书。朱棣坚决支持夏原吉的重用,认为夏原吉忠于朱元璋和建文,也会忠于他自己。朱棣的立场强调了夏原吉是大明的臣子,而……
0
2023-10-07
元丰四年(1081年),苏轼四十六岁。这一年,在黄州友人帮助下,他寓居临皋亭,躬耕劳作,把一块废弃营地命名为“东坡”,并自号“东坡居士”。   【同期】中……
0
2023-10-07
东坡在夜间饮酒,醉后睡下,醒后又继续去饮酒,直到大醉酩酊。归来的时候,时间已到三更。家童酣然睡去,呼噜声大得象打雷。怎么敲门也无人答应,只好拄着手仗,走到……
0
2023-10-07
宋 苏轼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
1
2023-10-07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0
2023-10-06
1.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年1月8日)苏轼出生于眉州眉山。至和元年(1054年),娶妻王弗。
1
2023-10-05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词人以云中太守魏尚自比,委……
4
2023-10-02
蔡襄在福建并不是只做了研发新茶这一件事,他对茶场的管理和茶叶运输都进行了改善。如经过实地考察后,蔡襄向朝廷提了一条建议,请求朝廷选一名录事参军监管茶场,以……
2
2023-10-02
长子都少年夭折,三女名为“苏八娘”,自幼博览群书,性格清雅,苏洵夫妇爱如掌上明珠,最后嫁给了舅父程睿的儿子程正辅。因为程家做事蛮横不拘礼法,八娘终日郁郁寡……
4
2023-09-30
苏轼突然觉得,人间不过就像梦一场,不必徒增忧伤,与江上的明月共饮一杯。在经历官场的打击,无奈遭到贬谪之后,苏轼也从来没有对人生报以消极的态度,用豁达乐观的……
0
2023-09-28
宋时的黄州,有钱人都吃羊肉,猪肉反而很便宜。但你看苏轼的这篇《猪肉颂》,‘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完全是捡便宜的感觉,他……
0
2023-09-27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攻占京师,夺取了皇位。徐妃也随之离开了生活21年之久的北平,回到南京。同年十一月,徐妃被册封为皇后,这时她已经40岁,皇族……
3
2023-09-25
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 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
0
2023-09-2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欲识庐山真面目,踏破松石游虚空。
0
2023-09-20
元祐六年八月调往颍州任知州、[9]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任扬州知州、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
0
2023-09-20
被新党抓了辫子,说他是“愚弄朝庭,妄自尊大”,说他“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了。他们从……
0
2023-09-18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生死相隔,深情难忘。隔着生死的界限,两个人茫茫然互不相知。说着自己“不思量”,却又是口不对心。所谓“不思量”那是不敢去想……
🧑纳兰白
0
2023-09-19
宋代的御史中丞,权力就不大如汉代,其权力被严格限制在监察,决不能干涉枢机、参与决策。人尽皆知的司马光就曾权知御史中丞,当时司马光的职责就是弹劾、反对。他不……
首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