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吧
玄奘大师,佛经翻译家,法相唯识宗创始人。
关注: 1,732 主题: 44,071 帖子: 44,071
时下热门
最新回复
最新发布
0
2019-02-18
我《唯识与中观》之十四
2
2019-02-18
伪经之辩 《楞严经》的密因 心与缘 七处征心 八还辨见 五十阴魔 色阴
7
2019-02-18
本讲缘起 释迦悟了什么 参考经典 解脱和悟道 倒因为果 见地修证及行愿 四加行 摘录自南怀瑾先生 《如何修证佛法》
1
2019-02-18
《唯识与中观》之十三
2
2019-02-18
---如何修证佛法 再版说明 《如何修证佛法》这本书,是一九八九年出版的,次年就受到美国学界的注意,很快译成了英文,书名为《Working Toward ……
1
2019-02-18
  请问吧里有懂“因明”学的吧友吗?本人因实际需要,非常想弄懂“因明”学,也买了好几本相关的书籍来,但感觉深奥了,总是不懂,请问有吧友能帮帮我吗?   或……
2
2019-02-18
《唯识与中观》之十二
2
2019-02-18
  佛教中的“四大”主要指佛教术语。指地、水、火、风为四种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谓地、水、火、风四种物体均能保持各自的形态,不相紊乱。 (一)地大:本质为坚……
1
2019-02-18
《唯识与中观》之十一
8
2019-02-17
以下文字摘录自南怀瑾先生《如何修证佛法》第二十八讲。 如何修证佛法 第二十八讲 只有行愿 三千善行,数千功德 打开心结 情的慈悲与智的慈悲 动摇心行 如何……
39
2019-02-17
0
2019-02-12
今天推开资料来做实际的结论。 上次提到我们刚上坐时,两条腿一盘好,第一念之间,没有特别刻意去做功夫,比较清净的这个阶段。我们把它分成两个部分来讲:一部分是……
10
2019-07-06
现在来讲修证的功夫。前面提到过,分两面处理,一个是知觉方面,一个是感觉方面。 已经证到的人,或任何一个完全没有入门,甚至连静坐都没有经验的人,应该从哪一方……
1
2019-02-17
《唯识与中观》之九
1
2019-02-17
《唯识与中观》之十
1
2019-02-17
《唯识与中观》之八
2
2019-02-17
《唯识与中观》之七
7
2019-02-16
主要的你看,这个讲见惑思与三界九地,断惑才能证真。什么是惑?烦恼。所以你看,我们叫你背讲唯识的玄奘法师的《八识规矩颂》,讲第七识末那识这个我执——意的根怎……
10
2019-02-16
“精真妙明,本觉圆净。” “精真”比喻这个本性,生命本来的这个东西。《楞严经》上不用学理性的名称,如“真如”啦,“法界”啦,“法性”啦,“如来藏”啦……干……
5
2019-02-16
第五讲 孙医师报告:这几天坐的很安静。由数到随息进入定境,留在一个观照的存在里。在这个境中,自我的观念依然在,知道这个四周围的事情,慢慢观照到我的存在。在……
4
2019-02-16
纪念一下,玄奘吧“奘门弟子”达到1100人了! 有图有真相:
7
2019-02-15
6
2019-02-15
  中国有个人尽皆知的说法,“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来比喻救人功德无量。   “七级浮屠”指的就是七层塔。在佛教中,七层的佛塔是最高等级的佛塔。浮屠就……
2
2019-02-15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仪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文明。中国佛教之礼仪,不仅蕴含佛教种种行为规范,更是我们对佛菩萨的一种尊重和虔诚。   寺院礼仪很多,通常……
3
2019-02-14
第三讲 孙医师报告:安那般那是入出息。我是在入息确定后而进入随息。随息时心随息转,所以没有数的主观任用了。跟着是止、观、还、净。老师说六妙门可以一念之间做……
2
2019-02-14
唯识之所以难懂,是因为逻辑性非常强。加上需要亲证,才能透测。 玄奘法师的《成唯识论》是唯识法相宗的大典。而《楞伽经》更兼唯识法相宗及禅宗印心之经典。但因为……
6
2019-02-14
也作了三个颂:“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第七识哪里来?是带质境,由第八阿赖耶识的、带第八阿赖耶识的本质所呈现的。所以有“我”,就会起带质的作用,……
8
2019-02-13
现在开始第六意识。它的纲要给我们介绍了。第六意识不像前五识,也不像后来的第七识、第八识。“三性”它具备了,“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这个第六意……
20
2019-02-13
2
2019-02-13
所以前两首还是介绍前五识的大要的作用,要我们研究唯识以前先要懂。到了第三首,讲修道的。 “变相观空唯后得”,你要修道,一个人修道,得了道、悟了道、证得菩提……
首页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