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光吧
开阔眼界,增长智慧
关注: 3,030 主题: 111,680 帖子: 111,680
时下热门
最新回复
最新发布
27
2014-12-25
阿难!看!那一切行已过去了;已灭了;已变易了;诸行是这样的无常;阿难!诸行是这样的不坚固;阿难!诸行是这样的不可靠,到此,就足以要对一切行厌!足以要离染!……
10
2014-12-25
任何宗教,无论其有无修行体系,都强烈反对享受感官欲乐,而人却生有结构无比精细,极其敏感的感觉器官。那么感官的存在,对于人而言,意味着什么? 纵容感官欲乐,……
3
2014-12-24
善化山下人,无私才是善。。。。洗脑; 舍得才是福,布施不能想。。。。掏空; 诽佛入地狱,贪财变鬼三。。。。哄吓; 入门即成佛,放下钱财物。。。。收钱; 苦……
1
2014-12-24
什么是无明?佛陀说:“一切痛苦都产生于无明,人由于无知而产生了偏见与固执,苦也就由此产生了。”   什么是无明呢?佛陀在杂阿含里对无明有详尽的描述!   ……
11
2014-12-24
0
2014-12-23
何故名人道?此有八义:一聪明,二为胜,三意微细,四正觉,五智慧增上,六能别虚实,七圣道正器,八聪慧业所生。又由造作,增长中品身语意妙行,往彼生彼,令彼生相……
0
2014-12-23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一个富裕的老人,忽然想吃肉,就指着田头的大树对儿子们说:「我家能有今天,都是这尊树神赐福所致。你们赶快杀一头羊来祭祀他。」儿子们就杀……
0
2014-12-23
黄庭坚,字山谷,宋朝江西修水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当时与苏东坡齐名,人称「苏黄」。黄庭坚秉性至孝,常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到后来作了官,也不改其……
0
2014-12-23
天台宗二祖南岳慧思(515~577)精勤苦修,发宿命通,「得见三生所行道事」,后至南岳,告徒众:「吾前世时,曾履此处。」行至衡阳,见一处林泉可人,又告众……
0
2014-12-23
1956年出生于土耳其亚达那的男孩伊士迈记忆前生的奇闻,曾一度轰动世界。 事件的经过大略是:当伊士迈一岁半时,一天忽然以大人的口吻对父亲梅菲默特说:「我……
0
2014-12-23
香蒂.提毗生于印度德里市的一个商人家庭,从会说话时便表现出记忆前生的若干语言、举动,其双亲未予重视。九岁时,看到家中来的一位谈商务的客人后,香蒂一反羞怯……
0
2014-12-23
有一个七岁出家而证道的小沙弥,看到了自己的前世,感慨地说:「我一个人,竟拖累五个妈妈悲哀苦恼!」 原来,第一个妈妈把他生下来不久,他就死了。因此,每当她……
0
2014-12-23
释迦牟尼佛前世曾是帝释天王,经常用佛法游化四方。 他发现前世的老朋友今生成为富豪的妻子,迷恋于荣华富贵,对无常毫无警觉。于是就化作一个商人,来到富豪家。……
0
2014-12-23
三界众生,轮回六趣,如旋火轮。(《观佛三昧经》) 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心地观经》) 循环三界内,犹如汲井轮。(《身观经》) 六道之中,我们……
1
2014-12-23
人的五蕴,就像是一个最高级的虚拟现实设备,当人穿戴一套虚拟现实设备玩游戏时,他知道,这是设备,穿戴设备的是我自己。当人的身心就是这套虚拟设备时,那么我究竟……
0
2014-12-23
藏密和道教等所说“夺舍”,则是一种自主的借尸还魂法。西藏活佛,也偶有以此法转世者。如《安多政教史》载,三世东科尔活佛杰瓦嘉措(1588—1639),圆寂于……
2
2014-12-23
早期道教从道为元气的哲学立场出发,在宗教实践上注重养气炼形,追求肉体长生的显效。其修炼方法,综合了华夏传统的仙道、养生术,有服饵、服丹、服气、辟谷、行气(……
2
2014-12-23
魏晋以来,印度佛典被纷纷传译,中土人士研习佛典渐成风气,与当时玄学思潮相通的佛教般若学,尤盛行于两晋间。由于佛典迻译未齐,华人研究未深,尚未能脱离佛教入华……
2
2014-12-22
色,受,想,行,识 中的行蕴的含义: 行蕴被分为六种念头: 对色转念头,对声转念头,对香转念头,对味转念头,对触转念头,对法转念头。 ---《相应部》XX……
28
2014-12-22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中24万余人死亡。中国医务工作者对大地震中遇难脱险的人作过调查,他们多是被房屋倒塌砸伤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幸存者中半数以上……
2
2014-12-21
孙伦禅师:佛陀在鹿野苑(Migadāya Forest)给尊者憍陈如(Koṇṭañña)等五位比丘作第一次说法,那次说法被称为《转 法 纶 经》(Dham……
0
2014-12-21
21. 道智(Magga Ñāṇa)如何根除潜伏的烦恼(孙伦大师开示) 〔问〕大师!请你详细告诉我们,潜伏的烦恼(Anusaya)(1)是怎么样被道智根除……
1
2014-12-21
本质是,在因缘具足的前提下,五蕴持续不间断的连续无常变化。 佛陀说苦,无常,无我三相。即是说对本质为无常和无我的五蕴的执取。 五蕴的无我是指,于五蕴之外……
2
2014-12-21
不同种类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信(Saddhā,Conviction)。 世俗人的信并不稳固或可靠,因此,人们称之为「头碰头连结型的信(Butt-joint ……
13
2014-12-21
经常会升起厌离的心,今晚刚好碰到禅坐,然后这次是安般安念配合数到10的数息,前面感觉比较杂乱,后面感觉到快乐了,就好像深海的暖流这样温柔又有力地推动你,从……
1
2014-12-21
〔问〕 当比丘伤害自己,令自己流血,他是否已犯戒了? 〔孙伦禅师答〕 是的,他已犯戒。 〔问〕 我知道在佛陀时代,有一位比丘自割喉咙,他在痛苦之中证得阿罗……
5
2014-12-19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
0
2014-12-19
经论辨异:《法华经》编造佛陀授记耶输陀罗当来成佛 ★“佛告耶输陀罗。汝于来世百千万亿诸佛法中。修菩萨行为大法师渐具佛道。于善国中当得作佛。号具足千万光相如……
0
2014-12-19
不同的在燃烧, 有什么可欢乐? 覆蔽在黑暗中, 为何不求光明? 看此善饰木偶, 为疮痍的堆儡; 受病困多贪婪, 乃无常不坚固。 此色体会衰老, 易害病极……
0
2014-12-19
若有谁喜爱色、受、想、行、识,他就是喜爱苦。 若有谁喜爱苦,他将无法摆脱苦。 ---《相应部》XXII,29
首页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