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吧
阳明心学研习交流
关注: 12,489 主题: 95,676 帖子: 95,676
时下热门
最新回复
最新发布
0
2020-05-30
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担,一剂养神平胃散,两重和气泻肝肠。明.憨山德清
0
2020-05-30
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千浑是戏文场;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明.憨山德清
0
2020-05-30
2·10深研经书见 古之学者为己,欲得之于己也; 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自身修养,想要自己有所收获; 今之学者为人,欲见知于人也。 今天的学者学习是为了给别……
0
2020-05-28
2·7敬义德盛见 君子主敬以直其内,守义以方其外。 君子坚持敬慎的态度,使内心正直;坚守正义的准则,作为外在行为的规范。 敬立而内直,义形而外方。 敬慎的……
0
2020-05-27
2·5上士微言见 伊川先生答朱长文书曰:圣贤之言,不得已也。 程颐回复朱长文的信中说:古代圣贤的言论,是他们不得已才说出来的。 盖有是言,则是理明; 因为……
0
2020-05-26
2·4圣人定性见 横渠先生问于明道先生曰: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何如? 张载问程颢说:要定性又做不到内心不动,因为内心仍然受着外物的影响,怎么办呢? ……
6
2020-05-24
学习心学,必须看文言版的吗?本人古文水平比较低,读白话版的可以吗?另外心学究竟应该如何修习的?
0
2020-05-24
2·1三希榜样见 濂溪先生曰: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 周敦颐说:圣明的人希望自己成为天人,贤能的人希望成为圣人,普通的士人希望成为贤人。 伊尹,颜渊,大……
0
2020-05-23
1·23天仁普现见 天体物不遗,犹仁体事而无不在也。 天理体现于万物而没有遗漏,就像仁体现于所有的事上一样。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一物而非仁也。 “……
1
2020-05-22
1·14三子非中见 杨子拔一毛不为,墨子双摩顶放踵为之,此皆不得中,至如子莫执中,不知如此执得。 杨子拔一毫毛而利于天下都不肯干;墨子又摩秃头顶,走破脚跟……
5
2020-05-22
听了一些,也感受到七情六欲是一股气,但如何让这些气或者能量不去伤害自己,如何导正自己的心呀
🧑sftyl
1
2020-05-22
1·20源理普善见 性即理也。 性就是理。 天下之理,原其所自,未有不善。 天下的道理,考察它们的来源,没有不善的。 喜怒哀乐未发,何尝不善? 喜怒哀乐之……
1
2020-05-20
1·17先天树理见 冲漠无朕,万象森然已具,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 在世界万物形成之前的无形无迹的虚寂状态中,万事万物之理早已具备了。理是恒久的,未与物……
0
2020-05-18
1·13澄清本善见 “生之谓性”。 告子说:“天生具有的资质叫做性。” 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 性就是气,气就是性,这就是天生具有的意思。 人生气禀,……
0
2020-05-17
1·11道器不二见 “忠信所以进德”。 《周易》上说:“忠信所以精进德性。” “终日乾乾”。 又说:“君子终日戒慎恐慎。” 君子当终日对越在天也。 君子应……
14
2020-05-16
心学的精华是什么?
2
2020-05-16
涵养穷索,二者不可废一,如车两轮,如鸟两翼。 “涵养”是内心修养功夫,“穷索”是向外体认天理。二者内外结合、相互渗透、共同推进、缺一不可,如同马车之有两个……
2
2020-05-16
0
2020-05-15
1·10暴弃革面见 人性本善,有不可革者,何也? 人性原本是善的,但有些不善的小人又是不可变易的,这是怎么说的呢? 曰:语其性,则皆善也;语其才,则有下愚……
71
2020-05-14
阳明心学能救我么,我现在一塌糊涂,毫无希望就像自我了断,懂阳明心学又如何,你能对抗过这残酷无情的世界和人情世故么
4
2020-05-15
各位,阳明先生所说的知行合一中的知与西方的潜意识有关系吗?
1
2020-05-14
自身能力达到瓶颈时,该如何自我超越?
1
2020-05-14
有没有纯粹喜欢心学的朋友来聊聊
1
2020-05-14
1·6剥极而复见 剥之为卦,诸陽消剥已尽,独有上九一爻尚存,如硕大之果不见食,将有复生之理。 “剥”这一卦所讲的,是各个陽爻渐次剥落的意思,各陽爻消剥完了……
8
2020-05-13
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知行合一?王阳明就能做到。
6
2020-05-13
问个问题,司马懿和周瑜都说诸葛亮奸诈,而其他人包括我们都感觉是他很正的样子跟奸诈一点都不着边,剧中我也注意到了有时候诸葛亮不经意间表露的一系列急躁的情绪,……
🧑Sun♂Law
1
2020-05-13
阳明先生说要事上炼,生活即是修行
1
2020-05-13
1·1五行三才见 濂溪先生曰:无极而太极。 周敦颐先生说:自无极而至太极。 太极动而生陽,动极而静; 太极动则生陽,动到极处便归于静; 静而生陰,静极动。……
28
2020-05-12
心学只是三个字:致良知。欢迎来问,也欢迎不同意见来怼
首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