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上座部吧
南传上座部简介
关注: 3,545 主题: 32,353 帖子: 32,353
时下热门
最新回复
最新发布
0
2013-01-10
佛陀时代有一位比丘,名叫五戒持者,他在仅仅五岁大时,就成为了阿罗汉。这缘自于他过去世,极为深厚的波罗蜜。 在最胜华佛时代,他是一个富翁的穷仆人,没有能力……
2
2013-01-10
佛陀说:“诸比丘,比丘应当 如实地了知:这是苦。” 比丘们舍弃爱欲,如实地了知,三界中的一切行法都是苦。 “诸比丘,何谓苦圣谛?生是苦;老是苦;死是苦;……
5
2013-01-10
佛陀说:“诸比丘,造成投生的是爱欲,它伴随着喜与贪同时生起,四处追求爱乐,也就是:欲爱、有爱、非有爱。” 什么是欲爱呢?欲爱有六种,即色爱、声爱、香爱、……
1
2013-01-10
四圣谛中的 灭谛,就是指涅盘。那时,道智以涅盘为目标而生起,并且逐步地灭除,包括爱欲、嗔恚、我慢、邪见、无明等在内的烦恼。 当禅修者证悟阿罗汉道智时,就……
2
2013-01-10
道缘 经典原文:十二种道,以道缘的力量,支助与道相应生起的心、心所法,也支助与其相应而产生的心生色等。 道缘——十二种道,以道缘力,令各情境,所需功用,……
🧑寂静寂
8
2013-01-09
佛陀时常教导比丘们,用慈、悲、喜、舍来克制他们当下生起地委屈与愤恨。同时,去感化或软化居民们对他们的不满。 由于整群的比丘的慈悲喜舍很有力量,这样通过他……
2
2013-01-08
佛陀 在《大念处经》里说 :“诸比丘,什么是正定呢?在此,诸比丘,比丘远离爱欲,远离不善法,进入并安住于,具有寻、伺及由远离而生之喜、乐的初禅。 平息了……
1
2013-01-08
在某一个场合,学生问圣喜尊者:“老师,在斯里兰卡的这段禅修时间里,学生深深的佩服老师的管理智慧。 您既要管理道场、又要教导禅修,还要处理这么多的人和事。……
5
2013-01-07
序论:在此,我们将简要地解释,一位禅修者如何通过入出息念来禅修。我们主要根据《中部》的《入出息念经》来解释。 在该经中,佛陀提到为何要修习入出息念:“……
2
2013-01-07
某善友:一切都是虚幻的。 周波:这个说法有问题,因为究竟名色法,是真实存在的。 某善友:究竟名色法是什么? 周波:究竟名色法=28种色法+52种 心所……
4
2013-01-07
帕奥禅师在开示之始问道:“你们是否要让佛陀的正法长久地、快速地广传吗?”大众问答:“是”。 在第三次圣典结集之后,摩嘎离之子帝思大长老,安排了九队的比丘……
1
2013-01-07
在 《大念处经·身随观》的威仪路部分,佛陀如此教导维巴沙那(观禅),他说:“ 诸比库,比库在行走时,了知‘我行走’。 或站立时,了知‘我站立’。或坐着……
0
2013-01-07
闪电是什么?闪电是一种光。光是什么?光是属于颜**的色法。如何能够产生颜色这种色法?业生色、心生色、时节生色、食生色,都能产生颜色这种色法。 那么,打雷……
1
2013-01-06
在开始修行 入出息念 时,你可用舒适的姿势坐着,双手可 随意摆放, 并 将全身放松。然后,你尝试觉知,经过鼻头一带进入和离开身体的呼吸。 你只需在最明显……
1
2013-01-05
在两千多年前,当释迦牟尼佛还在世时,有一天,佛陀告诉弟子们这样的一件事。 「诸位比库,这已经是相当久远的事了。有一个叫塔萨拉哈的皇族,拥有一个用来报告时……
1
2013-01-05
在胜莲花佛的时代,那时候人类的平均寿命,为十万岁。大多数的人,都受持五戒,而且持戒清净。 西瓦利尊者的某个过去世,便投生在这样一个很殊胜的时期。那时,他……
0
2013-01-05
某善友:“请教一个问题,四念处和止观禅的关系是什么?” 淡然:实际上,四念处的修法,就是止、观禅的修法。四念处的绝大部分的修法,都是观禅的修法。而止禅的……
2
2013-01-05
如果你是一名纯观行者,根据《清净道论》,你别无选择,需要先修习始于四界差别的色业处。——帕奥禅师 有两种维巴沙那(观禅):世间维巴沙那和出世间维巴沙那。……
2
2013-01-05
观照为“色”:辨识六处和四十二身分中的二十八种色法有何目的呢? 乃是为了了知,身体除了这些色法的生、住、灭之外,别无他物,没有所谓的灵魂、自我等。 ……
3
2013-01-05
在修 观禅 的过程中,禅修者是在培育世间的八支圣道。 任何时候,只要你了知究竟色法和究竟名法,就可以说这八项要素已经生起,而它们的所缘(目标),则是色法……
5
2013-01-04
禅修以戒为根本,以戒为基础。什么是戒? 戒,巴利语s.la,有训练、行为、习惯、质量、本性、自然等义,通常也指道德规范、好素质、良善的行为、佛教的行为准……
1
2013-01-04
三因结生者,是指人类或者天神,在投生的刹那,他的 结生识里,含有 无贪、无嗔、 无痴,这三种心所。 此结生心, 只生起一个 心 识刹那,随即灭去;成为这……
2
2013-01-03
通往涅盘之道,是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中部·转车经》讲到,导向无取著的般涅盘有七个次第,称为七清净,它们分别是: 1. 戒清净、2. 心清净、3. ……
2
2013-01-02
当你培育五根,定力将得到提升,并能持续不间断地觉知入出息似相愈来愈长的时间。那时,你的定力将能达到非常接近禅那的境界——近行定。 然后,当你的五根得到……
0
2013-01-02
《小部.本生经.达塔帕本生谭》:有一天,在一座大森林里,一只兔子,在一棵北路瓦树下睡觉。 那时,有一粒北路瓦果实成熟了,与果柄分离,而掉落下来。刚好打在……
0
2013-01-02
某善友:问个趣味性的问题,其他的众生是否也和咱们人一样有体系制度?比方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发展经济、文化等之类? 淡然:只人类有这些无意义的东西。 某……
1
2013-01-02
某善友:贤友您好,最近不知为何,或许是因为经历的原因,又或许是因为某些感受,的确是经常很多次的出现了离世的心念,想要去过出家坦荡的生活。 似乎内心总有一……
0
2013-01-02
佛陀在《中部.除妄念经》里说:“诸比丘,当比丘注意(作意)某种对象时,由于该对象的缘故, 比丘心中生起与贪、嗔、痴相关的邪恶念头。这时,他应当注意与善法……
1
2013-01-02
佛陀在《中部.除妄念经》里说:“就好像善巧的木匠或木匠的徒弟,能够用细的木钉,将粗的木钉打掉、移除、取出。 同样地,当比丘注意与善法相关的其它对象时,他……
1
2013-01-01
贤友问:尊者您好!如果暂时不想出家,又想在世间弘扬正法的话,是不是需要或须用儒家的方法? 玛欣德尊者答:儒家的方法,是什么意思? 贤友:因为对于在家人弘……
首页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