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上座部吧
南传上座部简介
关注: 3,545 主题: 32,357 帖子: 32,357
时下热门
最新回复
最新发布
2
2013-02-07
《相应部.相似正法经》: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沙瓦提城揭德林给孤独园。 当时,具寿马哈咖沙巴来到世尊之处。 来到之后,礼敬世尊,然后坐在一边。 坐在一边……
0
2013-02-07
巴利经典训诫我们,要耐心地忍受称赞与藐视。我们不应该在遇到美好的目标时感到高兴,也不应该在遇到令人不快的目标时感到气愤。 若我们在顺境时令到贪欲增长,那……
0
2013-02-07
什么是波罗蜜?答案是:波罗蜜是那些以大悲心和行善之方法善巧智为基础的圣洁素质,例如布施、持戒、智慧、精进、忍辱、真实、出离、慈等。 而且,这些素质必须不……
0
2013-02-06
胎儿住在母亲肚子里的情形,是怎样的呢? 新食旧食,上下围绕, 腐垢臭减,黑暗陕窄,母子宫中,同粪坑中虫。 两膝夹头,拳握颚下,犹如老猴,曲坐枯树。 又如……
0
2013-02-06
无论是住在家里或在寺院里挂单,僧人或是在家人,想要让业果产生好的色法,现在就得多造善业。 由于过去的恶业,将遭受短命果报的人,因现在善业的支撑,而有可能……
0
2013-02-06
大家不应轻率的过日子,因为受到业生色法的支配,我们虽然一样的来到人间,但彼此的相貌却大不相同。 相同的父母,类似的基因,但因业生色的造化,而脸长得不一样……
2
2013-02-06
某善友:请问,任何物质都是由地、水、火、风四界构成的吗?包括大地、山川、火和风本身? 淡然:说到四界,首先要搞清楚它在概念法和究竟法上的区别。什么是概念……
0
2013-02-05
一个人在临死时,如果还牵挂着亲人、眷属、朋友等,便都会成为鬼道众生,守在附近不愿意离开。 我们众生会趋向的生命体,共分为六类:地狱趣、畜生趣、阿修罗趣、……
0
2013-02-02
我们好比被抛出去的球一般,业把我们抛向哪里,我们就得到哪里。 小时候,我在《太阳杂志》里看过一篇报导,英国有两个年轻小伙子,搭船在海上吹着风。 不久,一……
0
2013-02-02
佛陀的本生故事里,在牒密王的那一生,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害怕继承王位。因为他有宿命智,很清楚过去世的事情。 牒密王的前一世,是地狱道的众生,在地狱中受尽种……
0
2013-02-02
一位接受信众布施供养的比丘,若具足了清净的戒行;则信众们的布施善业,将获得巨大的利益及回报。 有一次,在我的寺院附近这里,有位居士的亲戚死了,他投生在鬼……
1
2013-02-02
所谓业的成就,就是善业优先产生果报;而业的败坏,则是不善业优先产生果报。业的成就与败坏,又各有四组。 然而,我们仍然还带着无始轮回以来,许多的善业与不善……
1
2013-02-01
问:请问什么是五欲?欲望有所谓善恶之分吗? 达摩难陀长老:五欲,意指眼、耳、鼻、舌、身之欲望,是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始于贪婪、渴望,进而引起嗔恨、妒嫉、……
0
2013-01-30
为了能看到欲望的过患,我们先来服些法药。在目前所处的这个世间,对于大部分的家庭来说,夫妻两人都需要同时外出工作赚钱, 为何要如此辛苦呢?当然是由于物质欲……
2
2013-01-30
由于我们的智慧不完整,在尝试了解业的运作时,有时我们的结论是对的,有时则是错的。唯有佛陀才对业的运作,拥有完整的智慧。 因此,我们最好别因为只懂得一点……
1
2013-01-30
某善友:舍利弗先于佛陀般涅磐,又怎会有后来的阿毗达摩? 淡然:佛陀觉悟后的第四个星期,就有了阿毗达摩。abhi,音译阿毗,意思是‘殊胜’或‘显著’。dh……
9
2013-01-30
缅甸毛淡棉帕
11
2013-01-30
「诸比库,这三种东西是亳无隐瞒的照耀给人们看的。三者为何?一为明月、二为炎阳、三为如来经律也。」 《增支部.第3.13.129经》 目 录 中文版引言 第……
3
2013-01-30
不会巴利语  根据看翻译小说的经验  翻译者的水平会影响佛经的阅读和理解   目前看还没什么好的办法 除了学习巴利语之外 谁知道翻译效果好的三藏版本是哪个……
🧑wplyami
3
2013-01-30
佛陀般涅盘后二百多年,印度阿育王时代。在有“花城”之称的巴嗒厘子城中,居住着依西达西和菩提两位长老尼。 她们两位长老尼,都是具足戒行、喜乐禅那、博学多闻……
0
2013-01-30
“数落你梵天的非正义,你创造了掩盖错误的世界。”——《本生经》 在巴利语中,相当于其它宗教创世上帝一词的是Issara,意为:毗湿努或梵天。 佛陀在好多……
1
2013-01-28
佛教贯注了一种自由质问和彻底忍辱的精神,正是这种开阔的胸怀和悲悯的心肠;佛教以智慧和慈悲之光,照耀和温暖了整个世界,给在生死大海中挣扎的每一众生施予慈爱……
0
2013-01-28
有一种圣洁的品德,它叫随喜。它不单单是同情之喜或赞美之喜,且趋于消除其直接敌人——嫉妒。 嫉妒,是一危袭整个人类的巨大毁灭性力量。有人常常无法看到或听到……
1
2013-01-27
生于佛陀出世的时代,是及其稀有的机会。有一次,给孤独长者(祗树给孤独园的施主),去到王舍城探访他的妹夫。 而他妹夫,正在忙着供养佛陀僧团一事。那时,给孤……
1
2013-01-27
有业的沉沦这一可能性吗?换句话说,人有可能成为其它动物吗? 佛教的回答可能使有些人难以接受,因为佛教确实承认了这种可能性。 表现自身生命的物质形状,仅仅……
2
2013-01-26
有人相信,纯观行者不需要培育定力。而且,只需以「刹那定」即能直接修习观禅。 关于这一点,让我们谈谈有关纯观行者,在「心清净」阶段的刹那定,以及止行者与纯……
0
2013-01-25
佛陀在《相应部.百枪经》里说:“诸比丘,若在人寿一百岁时,确实有人活到一百岁, 而另有一人对他说: 善者,来吧!他们将在, 一百年里的每一天早上折磨你,……
1
2013-01-25
<<帕奥禅师释疑>> 问:一位凡夫比丘患有长期而-极度痛苦的疾病,而且医药无效的情况之下,应如何如理作意,以度过或忍受痛苦?有没有什麽方法可修行?例如:是……
0
2013-01-25
有情感就有苦,就存在着诸多的烦恼,你必须为这些情感“买单”。无论你是用时间、精力去“买单”,还是用金钱、体力、精神、乃至生命去“买单”。 同时,无论你是……
0
2013-01-24
性行的辨知法:其次,关于如何而知,此人为贪行者、嗔行者、痴行者等。 当以此法辨知:威仪与作业,而食及见等,于法之现起,辨知于诸行。 从威仪中看,贪行者是……
首页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尾页